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其病情凶险,预后较差,而脑干出血破入脑室的病情更加凶险,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是神经外科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此类患者并非罕见,有报道统计[1]发现脑干出血破人脑室的患者约占脑出血全部类型的5%~13%。  相似文献   
2.
夏小龙 《北方药学》2021,18(3):87-88
目的:观察抑郁症应用帕罗西汀、动力性心理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84例抑郁症患者,按交替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动力性心理疗法;评估患者临床效果及抑郁情绪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药物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6.19%,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8周末HAMD评分、AT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帕罗西汀联合动力性心理疗法的手段治疗抑郁症效果较为明显,抑郁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亦称Cushing溃疡,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生率为40%~80%,出血后病死率为30%~5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但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确切发病机制以及相关临床因素没有完全明确[2]。我们回顾性分析院内收治的113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明与脑损伤继发应激性相关的发病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渗透性治疗新进展。方法将本院自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重型TBI(GCS≤8分)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经验性治疗,维持血钠值135-150mmol/L,试验组40例在明确监测血钠值、血浆渗透压值,并维持血钠值145-155mmol/L,渗透压值300-320mOsm/L,行渗透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及影像学差异。结果试验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影像学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明确监测血钠值,血浆渗透压基础上合理进行渗透性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TBI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左眶额皮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东莞市东华医院的强迫症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氯米帕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左眶额皮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6例符合躁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奥氮平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疗效可靠,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明显优于单一的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治疗,临床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结合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181例患者采用CT立体定向结合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总血肿抽吸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再出血率和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立体定向结合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定位精确,疗效明显,手术损伤小,术后的并发症较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栓塞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有效性。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兰溪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343例患者因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61例患者复发,二次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患者多次复发,17例患者行脑膜中动脉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术。本研究以该17例行脑膜中动脉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栓塞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4~60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见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且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产生因介入治疗导致的副作用或并发症。结论 仔细操作的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可能是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形态学参数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溪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CTA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将发生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破裂组(n=75),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未破裂组(n=38)。测量载瘤动脉直径(carrier artery diameter,Dv),计算瘤体深度与宽度比值(ratio of tumor depth to width,AR)、瘤颈宽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ratio of tumor neck width to parent artery diameter,NP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ize ratio,S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比值(面积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CTA形态学参数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 CTA检查出动脉瘤未破裂有44个,破裂有85个,另有2个动脉瘤未破裂瘤被误诊为破裂瘤,1个破裂瘤漏诊,以DSA作为金标准,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准确率为97.73%。破裂组动脉瘤大小、AR、SR、面积比及不规则瘤壁数目均显著高于未破裂组(P<0.05),且两组动脉瘤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大小、AR、SR及面积比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瘤大小、AR、SR及面积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678、0.685、0.692。结论 临床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CTA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破裂风险,为后续制定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有利的数据支持,对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其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1]。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近年来主张的手术方式,但对其疗效争议较大。作者对本院收治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