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详细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COVID-19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该患者在病毒两次转阴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炎症指标、发热等临床表现改善,肺部病灶也维持稳定。结论: 对于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且合并COVID-19的患者,在符合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阴性之后进行肿瘤根治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8.10和8.12 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 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_(50)值分别为4.20和9.71 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治疗及药学监护过程,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包括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改变的发生率情况,为该疾病的识别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2.0进行单样本率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回顾性研究。Meta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存在异质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指标发生改变,其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发生率为90%[95%CI(87%~9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发生率为61%[95%CI(50%~ 7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43%[95%CI(28%~59%)],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发生率为13%[95%CI (8%~1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 rate,ESR)升高发生率为74%[95%CI(61%~87%)]。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减少,CRP和ESR可能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症冠状病毒患者的死亡风险,为该用药方案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anFang Data、VIP、CNKI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MERS患者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临床研究,包括616例患者,约占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确诊病例的40%;其中试验组干扰素根据使用品种,每周1~3次皮下注射。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组的死亡率为57.96%(I2=85,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死亡风险并无明显差异[RR=1.029,95%CI(0.748~1.416)],文献质量评分的均值为7.3分。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全身给药在治疗周期内对重症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无显著改善,基于药物毒性的考虑,建议在真实世界环境下进一步明确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HB)激活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1,mGST1)可显著加快催化CHB-GSH结合效应,探讨大鼠mGST1激活对CHB致不同来源肿瘤细胞株毒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肝脏,制备微粒体,去除胞浆GST的污染,获得纯化mGST1并测其活性。分别设CHB组,CHB GSH对照组以及CHB GSH mGST1组。分别与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培养24h、48h、72h后,以IC50作为细胞损伤指标;作用8h后以JC-1染色评价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作为损伤早期指标;作用48h以后以AO/EB染色差异作为细胞核损伤后期指标。结果:在mGST1存在环境下,24h、48h、72h 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IC50均有显著增加。72h CHB GSH对照组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6.13±2.42)μmol/L、(3.77±0.95)μmol/L、(5.36±3.06)μmol/L和(9.42±1.77)μmol/L;CHB GSH mGST1组显著高于CHB GSH对照组,相应IC50(15.01±3.47)μmol/L(P<0.001)、(8.33±1.72)μmol/L(P<0.001),(26.74±5.45)μmol/L(P<0.001)和(16.93±0.85)μmol/L(P<0.001)。并伴有线粒体ΔΨm降低和核损伤减轻,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mGST1在富含GSH溶液中,可显著降低CHB对上述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