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脑梗死 (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 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 :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 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TNF 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 (P <0 .0 5 )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 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和比较右丙亚胺联合CHOP(D-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入组40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随机分入D-CHOP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体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CHOP组和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相似(55%vs50%,P=0.752),而两组总体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0%VS65%,P=0.736)。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指标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D-CHOP组患者心肌受损指标肌钙蛋白I和心脏超声的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低于CHOP组(0.10vs0.13,P=0.021:0.45vs0.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0%,P=0.723)。结论D-CHOP方案是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之一,其中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减轻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H)对淋巴细胞受体(GR)及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mol/L地塞米松(Dx)在淋巴细胞株Raji和Jurkat上作用3d,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采用Realtime方法检测GR及其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应用Dx24h,总蛋白中GR表达明显减少,但在核蛋白中GR表达明显增多;在mRNA水平上hGRα亚型在用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hGRβ亚型量极微,几乎不能检测。结论GH影响GR的表达,GR活化后由细胞浆转入细胞核;hGRβ亚型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 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内科见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学科,急诊科是培养学生应急能力、急救技术和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科室,文章探讨了急诊开放式教学引入内科见习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天1次,共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止给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4d.依据成人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经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 %(20/25).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达到(146.18±83.96)×109/L,停药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回落至(85.40±39.53)×109/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15.30±7.97)×109/L(P<0.01),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和乏力,分别为4例、3例、3例,腹泻和皮疹各1例.结论:rhTPO是治疗老年慢性ITP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SHP-1 、p15和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DLBCL淋巴组织标本中SHP-1、p15和SOCS-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50例DLBCL患者中有48例(96%)存在SH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26例(52%)有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28例(56%)有SOCS-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而15例对照(淋巴结良性反应性增生)组则无SHP-1、p15和SOCS-1基因的甲基化现象.结论 在DLBCL患者中存在的SHP-1、p15和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初步表明SHP-1、p15和SOCS-1基因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对DLBCL的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PE)患者中有右室超负荷表现者的预后很差,因此评价PE右室功能很重要。为此研究肺灌注缺损范围的测定能否对右室超负荷程度进行预测。 方法 在1988年8月~1993年1月连续抽取121例经肺闪烁术(LS)或肺血管造影术确诊PE后即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D)检查心功能的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对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来估计灌注缺损范围。(1)分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通过作用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是JAK/STAT通路),负反馈调节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又可以调节SOCS的表达,从而形成一个负反馈调节环。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机制中,IL-6是肿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发现SOCS基因的甲基化可以使SOCS失活。SOCS甲基化后导致IL-6信号转导的持续增强,从而支持了MM细胞的生存和增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