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内分泌情况、急性期并发症和伤后1年症状.结果 颅脑损伤后第1天部分患者开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第3天垂体功能低下发生情况最为严重,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颅底骨折、弥散性轴索损伤、中线移位>1 cm是发生内分泌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P<0.05),垂体功能低下患者急性期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垂体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年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头晕、焦虑、肥胖症状发生率高于垂体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功能低下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对颅脑损伤患者常规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并且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扰动系数(DC)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脑水肿监测技术对2016年6-11月该院5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监护,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DC、颅内压(ICP)和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记录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DC与ICP呈负相关(r=-0.7795,P<0.01),与GCS、GOS呈正相关(r=0.667 5,P<0.01;r=0.630 6,P<0.01).预后良好患者的DC均值为106.99±4.09,预后不良患者的DC均值为85.26±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经硬膜下引流管监测颅内压(ICP)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前瞻性选择开颅手术治疗的病人56例,术中将ICP监测探头置入脑室并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连续监护1周(金标准);同时,应用液压耦合装置经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管测量ICP(硬膜下法)。结果 56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34±5.41)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4.96±5.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骨瓣减压术25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76±5.14)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4.68±4.71)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去骨瓣31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00±5.66)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5.03±5.80)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硬膜下法测得的ICP与金标准的差值为(1.6±2.1)mmHg;两种方法测得的ICP呈明显正相关(r=0.892,P<0.001)。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例(1.78%)、颅内少量出血1例(1.78%)。结论 与脑室ICP监测相比,开颅术后使用液压耦合装置经硬膜下引流管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ICP,方法简单、经济,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回顾分析COVID-19疫情爆发2月内,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患者中合并有59例肺炎的情况,总结COVID-19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3月30日神经外科急诊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12人,年龄3~83岁(49.5±18.9岁)。在急诊核酸检测资源匮乏情况下,分析我科所有肺炎患者的类型及胸部CT表现,比较不同肺炎的CT影响学特征,并与COVID-19相鉴别。总结我科COVID-19高度疑似患者的处理办法,及在病人准入流程、医务人员管理、病房管理等疫情防控上的经验措施。结果入院时有86例患者在急诊完善了胸部CT检查,明确合并肺炎患者59例(68.6%)。其中最多的为吸入性肺炎者54例(62.8%);CT影像显示磨玻璃影的患者有8例(11.76%);疑似患者被收入神经外科病房仅2例,后转感染科诊治并确诊为普通肺炎;所有入院患者的首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对部分可疑患者入院后复查仍为阴性。在我科的严格防控下,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论神经外科病患肺炎发生率高,专科医师应加强肺炎的认识及读片能力,更好地鉴别肺炎早期胸部CT改变。实行严格的防护措施,尤其是憋气操作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对神经外科这类非传染病专科在今后防范新的不明原因或者变异传染性肺炎的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反射分级标准对脑创伤后期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109例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BSR表现,将BSR分为4级:Ⅰ级为未出现Ⅱ、Ⅲ、Ⅳ级情况;Ⅱ级为单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单侧睫状脊髓反射消失、单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消失;Ⅲ级为双侧睫状脊髓反射消失、双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消失;Ⅳ级为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心反射消失。脑创伤后1年后GOS评分5分、4分归为预后良好,评分3分、2分、1分评为预后不良。结果Ⅰ级预后良好20例,预后不良12例,预后不良率为37.50%;Ⅱ级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不良率为48.14%;Ⅲ级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8例,预后不良率93.33%;Ⅳ级预后良好0例,预后不良20例,预后不良率为100%。分级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级越高的患者清醒越困难(Spearman相关分析:r=-0.591,P0.001)。结论 BSR分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脑干功能状态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创伤(TBI)长期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反射(BSR)表现与清醒预后的关系.方法 记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重型TBI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患者的BSR表现.以TBI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分为清醒组与未清醒组,两组间运用独立样本x2检验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 结果 60例重型TBI患者6个月内清醒36例,清醒率为60.0%.BSR的异常概率为23.8%,BSR中左侧睫脊反射,左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双侧瞳孔对光反射以及双侧眼心反射出现阴性的表现在清醒与未清醒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BSR异常时患者的未清醒率较高. 结论 BSR的表现可客观、准确地反映TBI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并对患者的清醒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已成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热量摄入、制订并实施运动计划能显著降低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可将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饮食运动干预应用于颅咽管瘤患者的体质量管理中,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和饮食运动干预策略,以期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颅咽管瘤患者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开展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并构建科学严谨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为全面提高颅咽管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85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将病人分为EEN组和抑酸药组.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GCS评分、水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多发伤、肺部感染、死亡、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及预后等参数.分析抑酸药物的使用与肺部感染发生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EEN组与抑酸药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酸药物的使用与肺部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 =0.253,P=0.019).两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上臂周径、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EEN不仅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且还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良大鼠立体定向斜向穿刺法.方法 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斜穿刺组)和对照组(垂直穿刺组).实验组从左侧偏转与矢状面成20°角进行斜穿刺,对照组从垂直方向穿刺视上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 斜穿刺组核团定位时间长于垂直穿刺组(59.55±3.64 s vs 27.44±2.18 s,P=0.000).术后24 h死亡斜穿刺组率低于垂直穿刺组(0 vs 44.4%,P=0.082).术中上矢状窦破裂率斜穿刺组率低于垂直穿刺组(11.1% vs 88.9%,P=0.003).开颅后止血时间(52.89±24.05 s vs 157.44±38.19 s,P=0.000)、穿刺后止血时间(24.33±10.60 s vs 133.89±28.81 s,P=0.000)、手术完成时间(178.89±35.22 s vs 362.44±66.52 s,P=0.000)均少于垂直组.结论 改良后定位视上核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能够根据不同实验需求有效地避开脑内重要血管以及核团,也为不同实验操作者提供更多手术路径,值得在动物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