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宝石能谱CT结肠成像(CTC)在检测结肠息肉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50例疑似结肠息肉患者行低剂量宝石能谱CTC及内镜检查,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低剂量宝石能谱CTC检测结肠息肉的符合率,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DIw)。结果 内镜诊断结肠息肉阴性12例,阳性38例;低剂量宝石能谱CTC诊断结肠息肉阴性16例,阳性34例;共发现79个息肉。对于≥0.5 cm的息肉,低剂量宝石能谱CTC的符合率为91.07%,<5 mm的息肉符合率为50%。结论 辐射剂量降低至1.01 mGy的宝石能谱CTC检测≥0.5 cm的息肉,与内镜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的炎性反应.该病以急性上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特点,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液体复苏、疼痛管理、抗生素、营养支持、内镜及手术治疗等方法[1].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取得比单用西医治疗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效果良好,不仅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也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现就近5年中医药对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和早饱感,可兼见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并且排除器质性、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1]。西医认为FD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增多,胃、十二指肠对扩张、酸、其他腔内刺激的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相关[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黏膜下注射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电子胃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先于病灶部位予金属钛夹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于四周分点黏膜下注射血凝酶,确认完全止血。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即时止血率100%,治疗后1个月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联合使用金属钛夹及黏膜下注射血凝酶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痞导滞丸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伴焦虑、抑郁的肝胃不和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予多潘立酮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46例予消痞导滞丸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积分,症状总积分,HAMA、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除早饱感积分外,治疗组其他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HAMA、HAMD评分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痞导滞丸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肝胃不和型FD伴焦虑、抑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溃疡愈合质量已经逐渐成为评价消化系统溃疡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中医药治疗胃溃疡从整体调节出发,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渗透,利用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改善胃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胃黏膜的抗损伤和修复力等几个方面提高了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显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中医药治疗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潜阳述要     
潜阳法是针对阳气浮越上亢的治疗方法,其源于唐代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火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其所述"以火逐龙火"法,便为潜阳法的先河。造成阳气浮越在外的情  相似文献   
8.
正胆石症一般是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运动功能失调共同作用所致,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反复发作,临床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黄疸等。胆为六腑,又是奇恒之腑,诸多典籍也称之为"中精之府"。《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由此可见胆在机体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胃黏膜微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分析,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下观察胃小凹形态并分型,分析体质分布特点及体质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结果:2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湿热质、气虚质分布最多,其次为气郁质、阳虚质。观察不同体质之间胃小凹形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湿热质、气郁质以E型为主,阴虚质以D型为主,气虚质、阳虚质以C型为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之间胃小凹形态分布特点不同,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常表现为胃黏膜腺体萎缩、减少或伴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治疗难度大,若不规范治疗会衍变成胃癌。中医药治疗CAG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复方治疗CAG的文献进行综述,涉及CAG的中医致病机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内容,以期指导临床及科研。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