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肝、肺、心、肾匀浆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探讨ARF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机制。方法 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n=15)。ARF模型Ⅰ组皮下注射质量分数为1%的HgCl2(1.3 ml/kg);ARF模型Ⅱ组肌肉注射体积分数为50%的甘油(10 ml/kg);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代替HgCl2和甘油作为对照Ⅰ和Ⅱ组。24 h后,自动物颈总动脉放血备检,并选择固定位置,取肝、肺、心、肾组织制备体积分数为10%的匀浆。经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检测各脏器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O含量及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ARF模型Ⅰ、Ⅱ组心肌组织匀浆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均<0.05),ARF模型Ⅰ、Ⅱ组心肌组织匀浆NO含量升高,NOS及iNOS活性增强(P<0.05或P<0.01);肝、肺组织匀浆的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RF模型Ⅰ、Ⅱ组血清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分别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P<0.01),肾组织匀浆NO含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均<0.01)。结论 ARF可致心肌损伤,诱发MODS的发生,其机制与氧自由基损伤及NO升高有关。NO在ARF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及损伤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2001/2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562例。以符合标准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男31例,女19例。选择来源于自愿体检受试的学生及医务人务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男女各15例。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分别应用改良TBA微量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检测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s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t=1.743,1.697,1.970,P<0.05)。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存在自由基损伤,表现为血清丙二醛水平犤(10.25±2.42)nmol/L犦高于对照组犤(4.66±1.45)nmol/L,t=2.746,P<0.01犦,SOD活性犤(71.34±13.49)NU/L犦显著低于对照组犤(108.34±16.98)NU/L,t=2.364,P<0.05犦,治疗后血清丙二醛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2.195,P<0.05),SOD活性比治疗前显著升高(t=1.886,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和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五管糖试验中脑脊液标本与Bendict试剂混匀与否以及煮沸时间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选择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比色法(GOD-POD)与之对比,结果显示:脑脊液标本与Bendict试剂未混匀(方法I)的实验结果接近GOD-POD方法的测定值,阳性结果容易观察;而两混匀(方法Ⅱ)后的实验结果较GOD-POD方法的测定值偏低,且前三管的阳性结果不易观察。同时发现了方法I以煮沸5分钟,方法Ⅱ以煮沸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文献考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名茺蔚,别名益母艾、苦草、坤草、月母草、地母草等,传统上以开花的地上部分入药。其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肝、心包经。主要功能有辛散苦泄、行滞消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被称为“血家圣药、经产良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LHI)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肝、肾、心、肺等器官一氧化氮(NO)含量及其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1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益母草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n=6).益母草组和模型组均静脉注射10% Dextran 500(10 ml/kg)复制大鼠DIC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 min后,益母草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LHI进行干预治疗(5 g/kg),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 min后,选择固定位置,留取肺、肝、肾、心肌等组织,制备10%组织匀浆,检测各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 模型组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益母草组仅肝组织匀浆NOS活性高于假手术组,且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的NO含量与心肌、肺组织匀浆的NOS活性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可减少Dextran 500致DIC大鼠肺、肝、肾、心肌等组织器官的一氧化氮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酸相关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10%,我国约为8.97%。反流性食管炎(RE)是GERD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增加食管动力、治疗粘膜糜烂,还包括改善症状。研究表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与食管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治疗RE在抑制胃酸的同时,增加食管运动功能的药物可提高RE的疗效。我院应用奥美拉唑和马来酸曲美布丁组方治疗RE,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LHI)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益母草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n=6).所有大鼠颈部手术后,经颈总动脉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各组大鼠MAP;益母草组和模型组静脉注射10%Dextran 500(10 ml/kg)复制大鼠DIC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 min后,益母草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LHI进行干预治疗(5 g/kg),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结束实验后观察肠道渗血情况.结果 注射Dextran 500后,益母草组与模型组MAP均逐渐下降;益母草组于输注LHI后各时间点(即注射Dextran 500后10 min)的MAP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肠道渗血明显,益母草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渗血.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可提升Dextran 500致DIC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的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其合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1/2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冠心病组,男31例,女19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学生及医务人员30人为对照组,男女各15人。纳入对象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应用红花注射液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将红花注射液6~8mL溶于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1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措施。③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显色法对冠心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采用一氧化氮定量试剂盒、一氧化氮合酶分型试剂盒检测NO2^-/NO3^-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④多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实验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冠心病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其合酶活性:冠心病组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2.806,2.474,2.972,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t=1.709,1.713,1.780,P〈0.05)。②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停药后消失。结论:①红花注射液可提升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其合酶活性,从而起到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②红花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时具右寄伞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甲亢,甲减患者细胞损伤程度的变化,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甲亢,甲减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同时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三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进行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亢组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减组MD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甲减组(P〈0.01),但是MDA含量与T  相似文献   
10.
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还可由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使细菌和毒素移位,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生系列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