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对10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IPOM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10)min、(40±8)h及(7.5±1.5)d。术中发现1例合并脐疝同时行脐疝修补,1例合并右侧腹股沟直疝同时行TAPP术,1例嵌顿性肠梗阻并肠坏死同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轻微并发症经短期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均无切口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发现隐匿疝、术后康复快、能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历经30余年的探索,逐步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新标准,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是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位置仍有争议,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减少吻合口漏、器官功能保护有明显优势,而高位结扎在肿瘤根治度、远期生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日本大肠癌研究会(JSCCR)、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机构对IMA结扎位置尚无明确规定。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报道及笔者医院临床数据,通过保留LCA再认识,推荐CT血管重建对IMA进行定位及分型,同时建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治疗效果评价模式,提倡能保则保原则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理念,术中应用边缘动脉弓压力测定、吲哚菁绿、纳米碳等技术,推荐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六步法”保留LCA操作技巧,对于保留难度大、多因素疗效评价预后较差或淋巴结转移者可以选择高位结扎。与此同时,期待基线资料更趋于均衡的循证医学证据,筛查出腹腔镜下保留LCA的最适用人群并制定更加严谨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肠壁炎性假瘤(intestin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IP)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共63例IIP(本院2例,文献报道6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IIP常发生于成年人,以男性多见,大部分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发热,无明显贫血,影象学检查示绝大部分为单发包块(93.7%,59/63),B型超声、CT检查示腹部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有钙化,本院2例CT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且进行性强化,延迟增强。钡灌肠显示肠腔不规则或圆形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钡剂可通过,边缘光滑,黏膜完整无破坏,肠镜检查大部分肿物向肠腔内突出,肠黏膜完整(71.4%,20/28),部分为溃疡型肿块,病理为肠黏膜中——重度慢性炎症;镜检可见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多种成分相互混杂,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SMA、MSA等表达阳性;63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3月~4年,无复发与转移。结论IIP是较罕见的间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象学检查、内镜检查无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检查,有一定特点,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我院近10年来收治24例FNH,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占75.0%(18/24),CT扫描有中央星状瘢痕14例,占63.6%(14/22),影像学检查符合率:B超33.3%(6/18),超声造影60.0%(3/5),CT77.3%(17/22),MRI50.0%(2/4),DSA88.8%(8/9),PET-CT100%(5/5),手术切除8例,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2例,随访1年,1例病灶消失,1例明显缩小。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5例,其中1例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1例病灶消失,明显缩小4例。继续观察9例,随访1~3年无明显增大。结论 FNH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对无症状的FNH可继续密切随访,定期观察,对诊断不明或不能排除肝癌者应手术治疗,对诊断明确、有症状或要求治疗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或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尤其适用于FNH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6.
<正>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肿瘤,而脾IMT则更少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4例脾IMT,结合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文献报道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脾IMT的临床病理特点[1-1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50例脾IMT,其中笔者医院收治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lM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949例HIMPT(笔者诊治13例,文献报道9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 HIMT常发生于成年男性,大部分以右上腹痛为首发,常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甲胎蛋白(AFP)升高;乙肝表现抗原阳性54例。影像学检查617例,其中547例(88.7%)单发局限性包块;B型超声检查409例,均为肝内不均匀回声包块,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示:肿块内多无明显血供,少部分其内及周围探及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0.5;CT检查485例示:肝内均匀或小均匀低密度肿块,增强各期强化不明显,部分门脉及延迟期呈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核心样强化、分隔样强化等;MR检查216例示:T1W1序列多为低或稍低信号,T2W1序列多为高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CT相似。病理学检查:镜检可见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免疫组化示Vimentin、Actin、MSA、SMA、CD68等表达阳性555例(83.7%)患者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肝段切除及半肝切除等。132例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15年,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并发腹腔出血后治愈,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死亡。99例(14.9%,99/663)行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15年,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并发腹腔出血后治愈,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死亡。99例(14.9%,99/663)行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8年,部分病灶消失、缩小,部分无变化。结论 HIMT是较罕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临床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性,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需靠肝穿刺活检、手术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局部切除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 但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 其中包括腹腔脏器胚胎发育及膜解剖概念、右半结肠手术相关膜解剖原理、D3切除和内侧界定等。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报道及笔者医院临床数据, 基于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进行再认识, 强调手术需要层面优先、血管导向及充分理解筋膜间隙, 提出手术界面在壁-肾前筋膜间隙进行解剖, 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旁1 cm切开壁腹膜筋膜, 手术应遵照规范化操作流程及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确定D3清扫范围需要建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治疗效果评价模式, 或术中应用吲哚菁绿、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指导精准淋巴结清扫。目前仍有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来证明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内侧界, 从而制定更加严谨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肿瘤,而脾IMT则更少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4例脾IMT,结合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文献报道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脾IMT的临床病理特点[1-1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50例脾IMT,其中笔者医院收治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物呈多个血管瘤样肉芽肿性结节,结节间为致密或黏液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节中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丰富、可见分枝状及裂隙样不规则毛细血管,间质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核分裂很少见。免疫表型复杂,无特征性表现。2例均行脾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余均无复发与转移。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