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某二肽基肽酶Ⅳ( dipeptidyl peptldase Ⅳ,DPPⅣ)抑制剂连续多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同时进行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用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多剂量递增给药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36名2型糖尿病受试者随机纳入DPPⅣ抑制剂50 mg组、100 mg组、200 mg组;每组12例受试者中,10例接受DPPⅣ抑制剂,2例接受安慰剂。试验疗程为7 d,以葡萄糖、胰岛素、C肽在空腹、餐后3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的相应指标即0-3h的曲线下面积(AUC0-3h)为药效指标,评价此DPPⅣ抑制剂及其代谢产物浓度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关系,分析其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揭盲后对3个剂量组和安慰剂组共4组进行分析。安慰剂组与各剂量DPPⅣ抑制剂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和重要医学事件发生。给药7d后50 mg组空腹血糖以及100 mg组的空腹血糖、餐后3 h血糖以及OGTT后AUC0-3h均有显著降低( P<0.05)。50 mg组的OGTT后胰岛素AUC0-3h升高、100 mg组的餐后3 h胰岛素水平升高以及50 mg组餐后3 h的C肽升高、200 mg组的OGTT后C肽AUC0-3h均显著升高(P<0.05)。当药物剂量在50、100、200 mg范围递增时,药物浓度先不变后增高,而餐后GLP-1水平先显著增高后不变。结论此DPPⅣ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推荐100 mg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非索非那定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格列吡嗪为内标,血样经甲醇沉淀法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2.1 mm,3.5 μm),以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70∶ 30)为流动相,流速0.20 ml·min-1;质谱选择性检测非索非那定和内标格列吡嗪离子对分别为m/z 502.1 →466.2,446.0→321.1.20名健康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低、中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非索非那定的线性范围为1.0 ~ 600.0 ng· ml-1(r=0.997 6,n=5),定量下限为1.0 ng·ml-1,提取回收率>87.6%,日内和日间RSD≤8.5%.非索非那定的t1/2为(9.29~ 11.14)h,MRT为(7.95 ~8.24)h;多剂量给药后Css.max为(206.89±123.23)ng·ml-1,AUCss为(1122.98±646.60)ng·h·ml-1,DF为(1.81±0.36).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非索非那定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氢氯噻嗪血药浓度的不确定度,以便找到影响氢氯噻嗪浓度测定的不确定度的因素,为评价氢氯噻嗪浓度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评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氢氯噻嗪血药浓度的不确定度。结果:30μg/L氢氯噻嗪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99μg/L,扩展不确定度为1.98μg/L,质量浓度测定结果可表示为(31.32±1.98)μg/L。结论:建立的不确定评估方法可用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氢氯噻嗪浓度的不确定度评估。样品前处理和校正曲线拟合是主要的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的确立对于血浆中氢氯噻嗪浓度测定方法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神经解剖学相对于解剖学的其他内容而言,概念更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更加抽象复杂。传统教学以语言描述为主,不但枯燥乏味,而且繁琐难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抑制相关蛋白OMgp及其受体NgR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按不同发育阶段(E20,2、6、10 w,1 y)取材,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Mgp和NgR在海马、脑干、脊髓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OMgp的表达从E20开始逐渐升高,6 w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直到1 y;NgR在E20开始有微弱的表达,之后逐渐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gR在E20无表达,但从2~10 w表达逐渐增强,并且10 w时可见其在脊髓白质少突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OMgp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可能是作为一种正常环境因子参与轴突生长、突触联系的调节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轴突间的识别,NgR也可能具有与轴突再生抑制无关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茎叶总皂苷口服对衰老皮肤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作用。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每日注射D-半乳糖(1000 mg.kg-1)造成衰老模型,同时灌胃50 mg.kg-1和100 mg.kg-1的人参茎叶总皂苷,42天后处死,10%甲醛固定。观察衰老皮肤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改变。结果:50 mg.kg-1和100 mg.kg-1人参茎叶总皂苷使衰老小鼠皮肤中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含量增加,100 mg.kg-1人参茎叶总皂苷作用更显著。结论:50 mg.kg-1和100 mg.kg-1人参茎叶总皂苷均对衰老皮肤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苷Rg1和Rb1对UVB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过量紫外线辐射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之一,它对皮肤的损伤更为显著,可以引起皮肤损伤等一系列生物反应。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后主要是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20nm)和少量的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390nm),UVB对DNA嘧啶二聚体的形成、诱发突变等方面的生物学效应远大于UVA。环境污染、臭氧层稀薄等因素导致人类受到辐射增多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U)测定人血浆中坎地沙坦浓度并对其口服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19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用HPLC—FLu法测定人血浆中坎地沙坦浓度,用非房室模型估算坎地沙坦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o-t分别为(1378.86±293.90)和(1338.33±324.76)μg·h·L^-1。;AUCo-x 分别为(1451.48±299.56)和(1398.80±338.82)μg·h·L^-1;Cmax分别为(139.0l±36.56)和(141.17±36.69)μg·L^-1;Tmax分别为(3.03±0.82)和(3.26±1.63)h;tl/2分别为(8.30±2.06)和(8.17±1.43)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20±11.90)%。结论: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国产坎地沙坦酯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曲美他嗪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进行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后血浆中曲美他嗪浓度.结果口服受试制剂20 mg后,估算曲美他嗪的药动学参数t1/2a为(8.4±1.0)h;tmax为(1.3±0.4)h,Gmax为(75.2±12.2)μgL-1,F为(101.7±4.8)%,AUC0-t为(743.0±132.9)μgL-1,AUC0-∞为(785.9±152.1)μgL-1,MRT0-t为(11.7±0.9)h.口服参比制剂估算的盐酸曲美他嗪的药动学参数t1/2a为(7.7±1.2)h;tmax为(1.6±0.5)h,Gmax为(73.6±11.0)μgL-1,AUC0-t为(730.6±123.6)μgL-1,AUC0-∞为(764.0±137.3)μgL-1,MRT0-t为(11.1±1.0)h.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曲美他嗪在大部分人体内的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两种盐酸曲美他嗪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茎叶总皂甙口服对皮肤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每日注射D2半乳糖(1000mg/kg)造成衰老模型,同时灌胃50mg/kg·d21和100mg/kg·d21的人参茎叶总皂甙,42天后,测定全血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活力;测定皮肤组织匀浆中的羟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00mg/kg·d21人参茎叶总皂甙使衰老小鼠全血中CAT和GSH2Px活力显著升高,皮肤组织匀浆中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50mg/kg·d21和100mg/kg·d21人参茎叶总皂甙均使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