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康复学者Bobath通过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中风后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的恢复一般需要经历固定的三个阶段:迟缓期;痉挛时期;相对恢复时期。根据针灸经络理论及Signe Brunnstrom提出的中风偏瘫后机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六个阶段的特殊病理过程,灵活采用针刺、放血、点穴推拿以及火针等治疗方法对不同分期的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把传统的中医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积极的结合在一起,对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近五年此类文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T1349G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膀胱癌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TPP)检测APE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定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E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APE1在1349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TT型、突变杂合子TG型、突变纯合子GG型。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定律。APE1 1349GG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高于APE1 1349TT基因型(OR=2.18,95%CI=1.99~2.39,P0.05),APE1 1349TG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高于APE1 1349TT基因型(OR=1.12,95%CI=0.95~1.32,P0.05);APE1 1349位点等位基因T颠换为G,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升高(OR=1.89,95%CI=1.69~2.11,P0.05)。APE1 T1349G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有关,该基因位点GG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0年2月~2008年12月25例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侧15例,右侧10例,肿瘤直径3.0 - 5.6 cm,平均4.2 cm.结果 除3例因出血和肿瘤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22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手术时间67~210min,平均123min;手术出血量50~450mL,平均120mL;术中下腔静脉破裂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1例术后24小时死于继发出血.术后病理诊断24 例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低度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住院时间8~20天,平均12天.随访5~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 例需口服降压药外,其余血压恢复正常,24 小时尿VMA 检查正常,无远期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最大径<6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膀胱结石仍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腔内手术、开放手术等.现总结我科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经膀胱大力钳碎石术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7例,其中男42例,女5例,年龄22~84岁,平均53岁.单纯性膀胱结石17例,后尿道结石推入膀胱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梗阻、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脊椎骨折并截瘫分别为12、4、3、2例,合并后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输尿管囊肿、前列腺癌各1例.单发结石36例,多发结石为11例.结石直径0.8~2.5cm.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或传统尿脱落细胞检查一直是诊断膀胱癌的常规方法,但前者为有创性检查,后者敏感性较差、特异性易受检查者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其诊断价值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寻找一种非侵入性灵敏度高、特异性高、能预测发展、监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和检测方法一直是膀胱肿瘤诊断领域探讨的热点。近年来,包括搜集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的膀胱癌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泌尿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统结石等泌尿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内容繁多而复杂。为了不断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必须科学地解决教学遇到的瓶颈,引进新型的科技完善教学。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通过虚拟环境来切身感受真实的环境,在该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将VR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教学中,可以模拟泌尿系统环境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更深刻理解泌尿外科知识的同时,在虚拟的模型上进行操作,增强操作的熟练程度。然而,作为一种应用于医学教学的新型技术,教学者以及学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去适应,使得VR技术可以极好地服务于医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嵌入式临床技能培训在外科学总论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在大四上学期学习外科学总论时,从临床医学专业的11个班中随机抽出4个班,又将这4个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个班级。A组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进行教学;B组为教改组,采取嵌入式临床技能培训教学。通过两组的中期理论、技能考核,期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的统计比较,评价教改的教学效果。结果期中理论考核:对照组合格(112人,70.9%),教改组合格(150人,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期末理论考核:对照组,合格(106人,67.1%),教改组合格(136人,8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期中技能考核:对照组合格(96人,60.8%),教改组合格(143人,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期末技能考核:对照组合格(101人,63.9%),教改组合格(141人,9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嵌入式临床技能培训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且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对理论知识及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操作的原因,提高PCNL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PCNL治疗的1 04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对其中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PCNL操作的病例,根据其行二次PCNL操作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 04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 203侧上尿路)中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PCNL操作的病例共252侧(20.9%),行二次PCNL操作的理由包括:结石负荷大、分布广182侧(72.2%);通道或肾集合系统黏膜出血29侧(11.5%);脓肾(感染)22侧(8.7%);孤立肾或肾功能不全7例(2.8%);集合系统穿孔3侧(1.2%);未发现或未能进入残留结石所在肾盏的盏颈口4侧(1.6%);通道建立失败以及不合理3侧(1.2%);麻醉意外等2例(0.79%)。二次PCNL操作时行局部麻醉204侧(81.0%),全麻48侧(19.0%);俯卧位221侧(87.7%),侧卧位31侧(12.3%)。1 203侧上尿路行一次PCNL操作的清石率为74.1%;行二次PCNL操作后的清石率为91.0%;252侧行二次PCNL操作的患者清石率为80.9%。1 203侧上尿路仅行一次PCNL操作的951侧上尿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0.8d,行二次PCNL操作的252侧上尿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3.4d。结论:结石负荷大、分布广,脓肾(感染)以及出血是上尿路结石行二次PCNL操作的主要原因。二次PCNL操作对于减轻第一次PCNL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提高清石率有很好的作用。但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2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超声、CT或MRI等证实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病变位于右侧117例,左侧85例,双侧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1例,皮质醇增多症52例,嗜铬细胞瘤19例,无功能腺瘤40例,其他18例.瘤体直径1.2~7.5 cm,平均3.0 cm.结果 11例因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8~300 min,平均98 min;出血量20~1 200 mL,平均48 mL,术后住院时间4~28 d,平均7.1 d,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2 d死于继发出血.术中下腔静脉破裂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168例随访2~72个月,平均1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最大径<6 cm的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创伤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0年2月~2008年12月25例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侧15例,右侧10例,肿瘤直径3.0 - 5.6 cm,平均4.2 cm.结果 除3例因出血和肿瘤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22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手术时间67~210min,平均123min;手术出血量50~450mL,平均120mL;术中下腔静脉破裂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1例术后24小时死于继发出血.术后病理诊断24 例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低度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住院时间8~20天,平均12天.随访5~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 例需口服降压药外,其余血压恢复正常,24 小时尿VMA 检查正常,无远期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最大径<6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