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囊注射压迫法建立山羊颈脊髓慢性压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一种新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8只崇明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前路手术将球囊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皮向注射阀注射0.1 ml造影剂,使球囊缓慢膨胀,对颈脊髓产生慢性压迫;对照组放置压迫装置后即刻取出,术后每周仅经皮穿刺但不注射造影剂.每4周采用Tarlov评分法对动物进行行为学评价,在全麻下进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并处死2只取压迫节段脊髓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各时间点Tarlov评分均为5分.实验组术后4周(n=13)Tarlov评分不变;术后8周时(n=11)有2只Tarlov评分为4分,9只5分;术后12周时(n=9)有3只Tarlov评分为2分,4只3分,2只4分.影像学检查示对照组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球囊压迫系统表现稳定,随着时间推移,脊髓逐渐受压.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8周受压节段脊髓前角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变性;术后12周白质出现片状脱髓鞘区和空泡变性.结论 术后实验动物行为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特点,说明新型球囊注射压迫系统可以辅助建立稳定、可靠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心房切开术或经心房介入治疗术提供心房动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7例成人心的心房动脉进行解剖,重点观测营养房间隔及左心耳的动脉的起源并测量其外径、主干长度.结果:右心房动脉有2~4支,平均3.0支,均起于右冠状动脉右侧壁,起始处外径为(1.6±0.4) mm,左心房动脉有2~5支,平均3.0支,92.6%分支起于旋支,7.4%的分支来自右冠状动脉.营养房间隔的动脉行于前房间沟下部,48.1%(13例)由右冠状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1.3±0.4) mm,主干长度为(21.0±9.6) mm,51.9%(14例)由旋支发出,起始处外径为(1.2±0.4) mm,主干长度为(9.0±4.2) mm;左心耳动脉有1~5支,平均2.3支,除1例起于右冠状动脉外,其余均起于旋支,起始处外径(0.7±0.4) mm,主干长度(13.1±6.7) mm.根据其行走特点可分为4型.结论:进行心腔内直视手术时需注意房间隔动脉及左心耳动脉的走行特点,以防伤及,引起血供障碍.  相似文献   
3.
1994年,Storm等发现了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同年,Chang等克隆出一种名为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l,CDMP-1)的多肽,并证实两者是同一种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骨粘连蛋白作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与骨的生长和重建、肿瘤发生、细胞分化等多种生命活动有关。 目的:对骨粘连蛋白的结构、主要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综述,从而较全面地概括其各方面可能存在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2010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 wanfangdata.com.cn)。英文检索词为“osteonectin, SPARC, matricellular protein, fracture healing, tumorigenesis”,中文检索词为“骨粘连蛋白,细胞外基质蛋白,骨折愈合,肿瘤发生”。计算机初检得到5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27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作为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外蛋白,骨粘连蛋白不仅能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同时也能作为多种物质的调节蛋白。骨粘连蛋白主要通过与Ca2+及胶原结合的方式,调节多种生命活动,但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另一方面,虽然有许多骨粘连蛋白病理状态下在人体内异常表达的报道,但有关骨粘连蛋白的前瞻性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动物实验及体外细胞实验,主要是用骨粘连蛋白基因敲除的小鼠进行研究,而将其应用于临床或许还有较为长远的过程。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骨粘连蛋白会在骨折愈合、肿瘤治疗等临床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赵亮  汤译博  苏佳灿 《中国骨伤》2010,23(8):638-641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尤其见于年轻男性和中老年女性。其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人名命名的方法和AO分类方法,以后者最为全面和完善,但一种显示骨折全貌的确切分型方法仍有待提出。近年来,随着腕部生物力学及显微解剖学的发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日益增多。治疗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固定复位。目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针术、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骨或骨替代物的移植等。此外,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固定、人工腕关节假体等新兴治疗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都不能处理全部的桡骨远端骨折,应当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骨折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本文从流行病学、分型以及治疗方法三方面,就目前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综述从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劣势及其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入手,结合妇科三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介绍了现阶段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指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一例成年男性离体心时,观察到其窦房结动脉由左、右两侧同时发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一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者在腹腔镜手术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更加精准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其具有微创、精细、灵活、滤抖等诸多优点,并引领着妇科手术迈向精准医疗的新征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机器人手术在卵巢癌的治疗与应用中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主要针对卵巢癌治疗的现状与争议进行深入剖析,对比分析机器人、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卵巢癌的手术疗效,并对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重工业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临床上骨折的发生原因、机制、愈合及其影响因素极多,尤其是骨折愈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且受到稳定性、血供、感染、外部刺激等多因素的影响,若措施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制备正确的动物模型可以准确模拟骨折发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就骨折动物模型的材料、制备、应用等做一简要综述,以期能为正确合理地选择骨折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