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引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比较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资料,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137例(CHD+DM组),单纯冠心病283例(CHD组)。使用SPSS软件的PSM功能对两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匹配后的样本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匹配成功各120例。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吸烟史(HR=2.50,95%CI:1.34~4.64,P=0.004)、高血压史(HR=2.24,95%CI:1.08~4.63,P=0.030)、肌酐清除率110ml/min(HR=3.12,95%CI:1.22~5.03,P=0.02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15,95%CI:1.14~4.07,P=0.018)和伴糖尿病(HR=2.22,95%CI:1.14~4.33,P=0.020)是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后,CHD+DM组1、3、5年的累计狭窄率分别为10.70%,40.30%和43.80%,CHD组为4.70%,23.70%和2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应用PSM可以有效地均衡非随机研究组间的协变量,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动态血清S‐100B蛋白检测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脑血管痉挛的评价作用。方法对166例SAH患者行CTA检查,抽取患者入院后1、2、3、7d时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166例SAH患者中,CTA共检出119处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0.71±0.11)μg/L,7d为(0.62±0.09)μg/L,Hunt‐HessⅣ级的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2.12±0.23)μg/L,7d为(1.97±0.06)μg/L,S‐100B蛋白水平与Hunt‐Hess分级呈正比。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8分的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1.87±0.23)μg/L,7d为(1.87±0.23)μg/L。GCS评分13~15分的患者入院后1dS‐100B蛋白水平为(0.63±0.17)μg/L,7d为(0.44±0.15)μg/L,GCS评分越低,S‐100B蛋白水平越高。结论CTA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能评估继发性脑损害的严重情况和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量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01—2012-02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大量组(脑脊液置换量>50mL)和少量组(脑脊液置换量<50mL),每组27例,对3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等多个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发现,3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征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大量组<少量组<对照组,大量组颅内积血全部吸收27例,少量组全部吸收25例,部分吸收2例;对照组积血全部吸收21例,部分吸收6例,3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为大量组<少量组<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为大量组=少量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当早期应用大量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头痛,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减轻脑膜刺激征,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大量置换液进行治疗效果更优,但置换量多少与再出血的发生率无关。  相似文献   
4.
欧阳强  陈阳  韦英海 《内科》2008,3(5):714-7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5.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以其微创、高效、实用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术后肾出血这种并发症出血量大,单纯药物止血等积极治疗难以奏效.收集本院11例经肾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PCNL术后肾出血的患者资料,现将其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欧阳强 《北方药学》2012,(10):86-86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对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检验科不同检测系统对Cr和ALT质控物测定精确度和血清样品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检测系统对不同质控物测定Cr和ALT精密度均无明显差异,三种不同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样品的Cr和ALT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个检测系统测定Cr和ALT结果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体内整合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小帅  沙美  欧阳强  潘金火  林萍 《中草药》2010,41(2):255-259
目的建立黄蜀葵花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4种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ig和iv给予黄蜀葵花提取物浸膏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4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葡萄糖苷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黄蜀葵花提取物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1~8μg/mL(r0.99),定量限为0.1μg/mL,回收率在70%以上,日内、日间RSD均低于15%。ig或iv给药后4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4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2.9%、10.8%、2.2%、10.2%、5.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黄蜀葵花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及建立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基础。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基于4种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动脉狭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对我院所行1 524例(1 604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明确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4例还进行了移植肾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另选择20例正常移植肾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也行CDI检查.结果:14例中有移植肾动脉吻合口明显狭窄者4例,均行移植肾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有移植肾动脉吻合口远端近肾门处明显狭窄者4例,其中2例行移植肾动脉探查及狭窄区松解术(另2例药物控制血压,拒绝进一步治疗);术后血压均基本恢复正常.余6例均为移植肾动脉吻合口轻度狭窄,服用药物能控制血压.结论:(1)CD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反复观察,对观察移植肾血流及血流指数的变化有一定的意义.(2)MRA是目前最为新颖的诊断手段,对患者无创伤性,能初步显示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今后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用于指导治疗.(3)DSA虽属创伤性检查,但诊断确切,能明确显示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能同时行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动脉畸形致大咯血的血管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支气管动脉畸形致大咯血的诊治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例不明原因的大咯血患者急诊或择期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异常血管用聚乙烯泡沫醇(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加钢圈栓塞。结果:共发现9支畸形支气管动脉,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支气管动脉扭曲、分支增多,粗细不均,远端有弥漫造影剂浓染者3例,伴有一处或多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者4例。除1例明胶海绵及钢圈栓塞患者1周内复发外,PVA栓塞者平均随访27.5月未见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造影可明确致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畸形,栓塞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