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临床烧伤患者分为rhGH治疗组(G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于伤后3、10、17d检测血清G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外周血IgG、IgA、IgM、CD4、CD8、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变化。结果:GH组伤后第10、17天血清GH、IGF-1、IGFBP-3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免疫指标烧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GH组IgG、IgA在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H组CD4值在伤后10、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CD8值在伤后17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值两组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应用rhGH能促进烧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早期削痂植皮及持续床旁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综合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4、21 d血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3 d开始,患者Hb、WBC、Scr、ALT、AST、血钾、TNF-α及IL-6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7 d开始,BUN及m ALB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IL-10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早期削痂植皮存活率为(96.1±3.8)%,患者住院时间(31.5±8.2)d。治疗后5~20 d进入多尿期,平均(10.2±5.0)d,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纠正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恢复肾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瓦斯爆炸烧伤其致伤机制复杂,常造成机体多系统损害,致残、致死率高。本研究分析2001-01~2008-06收治79例瓦斯爆炸烧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程度、大小等,选择应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足背皮瓣、交腿皮瓣转移修复缺损创面17例患者的19只足。结果本组19只足18只皮瓣全部一期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形态及功能满意;1例因术后感染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再次手术植皮创面愈合。结论上述四种皮瓣设计方便,操作简易,损伤较小,供、受区距离近,组织质地接近,是修复足部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风筝”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中小面积的全层皮肤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局部皮瓣和远位皮瓣移植,因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位,美学要求高,选择一种修复后瘢痕不明显、色素沉着轻、肤色接近于正常组织的方法最为理想。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双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因色素痣、基底细胞癌、鳞癌和瘢痕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258例413只深度手烧伤。现将治疗及功能康复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258例413只手深度烧伤。其中男性215例341只手,女性43例72只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烧伤面积2%~98%,深Ⅱ度102例185只手,Ⅲ度156例228只手。方法:(1)入院后对上肢、腕关节、手背、指背区环形焦痂立即施行切开减张。于伤后2~7d行切削痂,大张自体薄中厚皮片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在指背切削痂时尽量保留深层软组织及伸指肌腱膜,使创基有良好的受皮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部分创面外用抗菌药物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 (EGF)、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按所加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丁胺卡那霉素(0.021、0.210、2.100 mg/L)组、庆大霉素(5、 50、500 mg/L)组、氯霉素(0.01、0.10、1.00 mg/L)组、磺胺米隆(5、10 g/L)组、FGF2(2 400 U/ml)组、 EGF(2 000 U/ml)组及rhGH(0.016、0.160、1.600 g/L)组。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A值0.455 3±0.021 7比较,各种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成纤维细胞A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其中磺胺米隆(5、10 g/L)组降低最明显,分别为0.101 3±0.001 1、0.095 0±0.004 1(P<0.01)。FGF2组及0.016 g/L rhGH 组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A值与对照组接近 (P>0.05)。(2)细胞周期检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为(9.63±0.45)%,与之比较,0.210 mg/L丁胺卡那霉素组细胞PI值无明显变化(P>0.05),FGF2组、EGF组及0.016 g/L rhGH组PI值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6.76±2.33)%、(42.30±1.41)%、(13.29±0.47)%(P<0.05或0.01)。 (3)形态学观察:对照组、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多,呈长条形或梭形, 轮廓不清,透明度高;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细胞数目较少,形态不规则,轮廓清晰,透明度低,细胞内多有颗粒样物质及空泡;FGF2组、0.016 g/L rhGH组细胞分布均匀、密集,呈长条形或梭形,核分裂相多见,轮廓不清,透明度高。结论不同创面外用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各异,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创面外用药物,以促进愈合并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小块异体皮移植治疗烧伤残余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从1992年10月~1998年12月应用小块异体皮反复移植,辅以局部清洗、换药引流治疗烧伤残余创面36例,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工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刀例,女9例,烧伤总面积30%一叨%,残余创面时间为伤后l-6月(平均18月),残余创面大小匕一3876cm’(平均8963cm勺。创面细菌混合感染24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例次,变形杆菌8例次,绿脓杆菌13例次,肺炎克雷白氏杆菌7例次,脆弱杆菌4例次。残余创面分充全身各处,均多于3处以上。l三方法在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重点在于创面处理。残余创面用3%双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伤后24 h内削痂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82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按照削痂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4 h内削痂治疗)和对照组(烧伤3~5 d行削痂治疗),比较2组患者烧伤后5 d内液体出入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一次性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烧伤后第1天、第5天平衡液、血浆输入量及尿量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3天开始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1天开始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一次性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24 h内早期削痂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少创面感染概率,提高一次性植皮成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歪鼻、驼峰鼻、鹰嘴鼻等外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鼻侧软骨与大翼软骨间切口,单面一边骨膜蒂骨瓣截骨法处理骨锥畸形,联合“转门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结果:36例均获满意效果,随访32例受术者1~15年,无复发和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方法既避免了鼻骨及鼻中隔软骨的游离移位和鼻黏膜损伤,又保证了鼻骨和鼻中隔软骨的血供,在矫正了外鼻畸形的同时,又矫正了偏曲的鼻中隔,收到外鼻美容与恢复鼻腔通气功能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