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置换(TKA)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接受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17例,其中183例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63例(A组);分次手术组58例(B组);与分次住院组5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因素、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与C组术前合并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总住院时间较B组与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围术期输血量较B组和C组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差值、总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期或分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可获得相似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R-194-3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miR-194-3p-mimics组(转染 miR-194-3p-mimics)、miR-194-3p-inhibitor组(转染 miR-194-3p-inhibitor)、siRNA-MMP-11组(转染 siRNA-MMP-11)、ovRNA-MMP-11组(转染ovRNA-MMP-11)、miR-194-3p-mimics+ovRNA-MMP-11组(转染miR-194-3p-mimics+ovRNA-MMP-11),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 11(MMP-1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94-3p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miR-194-3p-mimics组、siRNA-MMP-11组、miR-194-3p-mimics+ovRNA-MMP-11组会降低细胞增殖,并与空白对照组和ovRNA-MMP-11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结果显示:miR-194-3p-mimics组、siRNA-MMP-11组、miR-194-3p-mimics+ovRNA-MMP-11组细胞愈合率明显低于ovRNA-MMP-11组(P<0.05)。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siRNA-MMP-11组、miR-194-3p-mimics+ovRNA-MMP-11组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并与空白对照组和ovRNA-MMP-11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94-3p-mimics组中miR-194-3p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miR-194-3p-inhibitor组、siRNA-MMP-11组、ovRNA-MMP-11组、miR-194-3p-mimics+ovRNA-MMP-11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194-3p在人成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并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MP-11所参与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信号通道有关,miR-194-3p将来可能为骨肉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至2010年住院的60岁以上女性长骨骨折患者192例检测BM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骨折同时给予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术后每12个月复查并记录腰椎部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3年内再骨折率的差异。结果 在治疗三年后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年内治疗组再骨折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方面两组随访3月骨折均愈合良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髓内钉添加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失败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因髓内钉固定失败而造成的股骨无菌性骨不连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5~75岁,平均(49±5)岁;骨不连时间6~34个月,平均(17.6±2.3)个月。所有病例均采用保留原髓内钉添加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骨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0±1.4)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3±1.6)个月。1例出现切口表面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VAS评分由(6.0±1.3)分降至(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2,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Johner-wruch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0,P<0.05)。所有患者无畸形愈合。 结论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确切、可靠,可用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无菌性骨不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髋关节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内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髋部骨折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住院接受全髋关节(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的老年女性患者,根据骨密度(BMD)检测结果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后均接受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以后每年给药1次,连续3年,对照组在治疗组用药同期给予相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每年复查并记录腰椎及健侧髋部骨密度变化,观察术后3年内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连续治疗3年后骨密度较用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治疗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内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可提高骨密度,且可能减少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口服应用蔗糖铁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3组:静脉用药组40例,口服用药组40例,空白对照组40例,静脉用药及口服用药组铁剂用药总量均为300 mg/d,术前应用3 d,术后应用4 d。比较3组红细胞比容下降最大值、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 结果静脉用药组术后输血率、Hb平均下降最大值、平均总失血量、Hct平均下降最大值明显低于口服用药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口服用药组与空白组的输血率、围手术期总失血量、HGB下降最大值、Hct下降最大值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可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量,并降低术后输血率,效果要优于口服应用蔗糖铁和空白对照组。口服应用蔗糖铁和空白对照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同一住院周期1次手术、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我科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共378例,其中352例获得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同一住院周期1次手术组128例( A 组)、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组118例( B 组)与分次住院组10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因素、术后并发症、疗效差异。结果患者年龄A组(65.0±6.8)岁低于B组(70.8±7.6)岁和C组(70.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合并症A组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住院时间,A组(13.6±3.2)天,较B组(22.5±6.2)天与C组(27.4±7.3)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围术期输血量,A组(732.4±375.1) ml,高于B组(501.7±207.2) ml和C组(510.9±20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 B、C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 3组手术前后的 HSS 评分差值分别为(32.9±12.3),(33.2±12.8),(33.4±11.9);围术期总出血量分别为(1071.6±112.3) ml,(986.4±121.7) ml,(1036.1±98.7) ml;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71.9±30.1) min,(183.7±32.2) min,(182.7±32.4) 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A,B,C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患者基础条件允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同期双膝置换可获得与分期双膝置换或分次住院行双膝关节置换同样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83例拟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为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双向逐层缝合切口至皮内,对照组40例为强生爱惜康缝线逐层缝合至皮内,两组皮肤最终由"U"形钉缝合表皮切口,术毕统计手术切口的长度,缝合所需的时间;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区引流量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结果实验组缝合所需时间、术区引流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切口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给予清创缝合后正常愈合。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红肿、流脓,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具有提高手术效率、缩短缝合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等优势,可广泛在脊柱类开放性手术缝合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11月住院期间5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排除其他骨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平均年龄60.4岁,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30 min,同时口服钙尔奇D600 mg/d及阿尔法D30.25μg/d;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61.2岁,给予口服钙尔奇D600 mg/d及阿尔法D30.25μg/d,治疗时间为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L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结果排除对照组中2例患者失访外,研究组骨密度增幅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例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症治疗后4例患者均在3 d内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HFN)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01采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54例终末期踝关节病变。采用疼痛VA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踝关节Kofoed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足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12~72)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均融合。术后1、6、24个月的疼痛VA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踝关节Kofoed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踝关节融合术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终末期踝关节病变,在矫正畸形、减轻疼痛、重建踝部功能等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