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男女比例为1.131,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0岁以上人群构成比达90.87%(219/241)。原发部位以胃和小肠为主,胃50例(20.75%),小肠121例(50.2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R0切除232例(96.27%),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5.31%(61/241),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23%、86.56%和75.86%,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3.12±13.08)个月。肿瘤最大径(RR=4.780,95% CI:3.716~6.052)、核分裂像(RR=5.411,95% CI:2.195~7.119)是影响高危GIST 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靶向药物是保护因素(RR=0.504,95% CI:0.288~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高危GIST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受核分裂像、肿瘤最大径和服用靶向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中期疗效,评价其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1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218例,开腹组100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标本肿瘤学指标,以上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复发率或转移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保肛率、术后疼痛VSA评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3.2%(7/218),开腹组为18.0%(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其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存在明显的微创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的飞行距离,为消除疟疾媒介按蚊控制范围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标记-释放-重捕技术,在河南省永城市对中华按蚊的飞行距离进行初步研究;用电动吸蚊器捕捉中华按蚊3000只,进行荧光标记染色;将标记好的中华按蚊转移至释放点释放;释放后连续10d进行回收捕捉,回捕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研究期内,共释放3000只绿色荧光粉标记的中华按蚊,回收25只,重捕获率0.83%;释放后不同时间回收数量不同,释放后当天回收1只(4.0%),第1天14只(56.0%),第2天8只(32.0%),第3天1只(4.0%),第6天1只(4.0%),其他时间均未捕获到;不同方位回收数量不同,村东部与南部回收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和北部;不同距离回收数量不同,80%的标记中华按蚊在100m范围内捕到;荧光标记中华按蚊最大飞行距离为400m。结论在国内首次应用标记-释放-重捕技术来研究中华按蚊的飞行距离;荧光标记释放后中华按蚊的重捕获率较低,最远飞行距离为400m,大多数在100m范围内捕到;因此,当消除疟疾过程中出现疟疾疫点时,疫情的最大处理范围应覆盖以疫点为圆心,500m为半径的地区,其中,疫点周围100m内的范围需做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1例,分析上下切缘距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的关系。比较不同上下切缘距离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上切缘距离增大与肿瘤大小>5 cm、TNM分期、肿瘤部位、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下切缘距离与肿瘤大小>5 cm、有血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上切缘≤3 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显著的高于上切缘>3 cm的患者的46个月(P<0.001);下切缘≤3 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显著高于下切缘>3 cm的患者的44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上下切缘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上下切缘>3cm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上下切缘≤5 cm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操作方式在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行NOSES手术治疗的42例低位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arks组和改良组,其中20例行Parks法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组),22例采用两步翻出直肠法联合改良式抵钉座绑线反穿吻合术(改良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个指标以( ±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Wexner失禁评分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改良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Parks法组(P<0.05);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Wexner评分改良组均优于Park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手术操作方式在低位直肠癌NOSES手术中均安全可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行两步翻出直肠法联合改良式抵钉座绑线反穿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近3年来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的5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 行左肝外叶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8例,右侧肝段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右后叶切除4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0例,胆肠内引流术4例.随访6个月~3年,总体优良率为94.4%,结石残留率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4.1%.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来收治的1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17例中7例有家族史,3例已发生癌变。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造袋肛门吻合术15例(88.2%),其他术式2例。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三苯氧胺治疗。10例得到随访1~11年,4例死亡(23.5%)。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未发现回肠粪袋息肉形成。结论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主要方法,它可预防肠息肉癌变。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三苯氧胺治疗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极限平衡方法是以安全系数Fs作为判别标准,而现有确定安全系数的方法需要复杂的迭代计算,不能快速地确定不同工况的安全系数。基于极限平衡Spencer法与有限元的强度折减法,建立一种快速的初步确定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弥补计算复杂和判断失准的缺点。首先,在考虑天然条件、地下水条件和地震烈度等主要因素情况下,利用计算机中的Spencer(1967)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中的切片编码方法,得到非线性破坏包络线稳定性分析图,对非线性边坡破坏包络线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地震烈度、孔隙水压力系数等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非线性破坏包络线建立的稳定分析图能快速准确地确立边坡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