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观察组,n=67)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对照组,n=54),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预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保肛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下缘与远切缘距离、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腹方式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7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行腹腔镜TME(腹腔镜组)与开腹TME手术(开腹组),各36例;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符合肿瘤根治性切除标准。腹腔镜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腹壁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上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大体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数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开腹组47.2%,又以切口感染减少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在治疗上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自身的优势,安全可靠,故经术前评估后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切口总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学指标(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相当,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微创性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在地市级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49例)和开腹(45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为4.1%。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短或较低(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33);而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的长度、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及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在地市级医院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安全性、肿瘤根治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36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64例(腹腔镜组),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72例(开腹组),比较手术学指标、肿瘤根治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2.4±42.0)min,开腹组为(146.1±31.2)min;腹腔镜组出血量为(87.6±52.2)ml,开腹组为(199.4±95.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保肛率、清除淋巴结数目和远切端距肿瘤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直肠系膜完整性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对吗啡类镇痛药物的需要、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和30.6%,P0.05;(66.7±12.2)h和(99.9±19.1)h,P0.01;(7.7±1.0)d和(9.2±1.6)d,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局部复发率、总复发率、不同TNM分期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出血量少,更完整地直肠系膜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快,镇痛的需要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规范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到2015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3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5例)和开腹组(59例),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中术后恢复指标用(±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结果以(%)表示,卡方检验用于两组间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缘距齿状线距离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4例)显著低于开腹组16.9%(10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腹腔镜组术后随访3年无瘤生存率(71例,93.3%)高于开腹组(49例,81.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好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4),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扫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选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下实施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开腹组),对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总数、住院总费用、随访结果等资料进行对比及临床分析。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均<0.05);术中淋巴结清扫、直肠远切端距癌灶最下缘距离与开腹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均较开腹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减少损伤及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开腹组。而且腹腹镜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TME,对照组患者行开腹TME,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肠粘连、尿潴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大小、切除标本长度、吻合口瘘发生率、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远端切缘长度及肿瘤分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程短及预后好等优点,整体上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行TME的腹腔镜Dixon术式52例和传统开腹Dixon术式46例并无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和近期、中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中除腹腔镜组有2例(3.8%)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开腹组(P<0.05),而术后吻合口漏和肺部感染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标本远切缘和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清扫淋巴结数目和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肿瘤相关死亡、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中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18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B组)。结果 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横径、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前Wexner评分、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之间肿瘤下缘至齿线距离、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年龄、肿瘤最大横径、新辅助放化疗比例、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BMI、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是有效的,尤其适合于低位、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但要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种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腹腔镜TME组和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aTME)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PAC-QOL评分比较采用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转移率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在手术时间大于腹腔镜TME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低于腹腔镜T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TaTME组患者PAC-QOL评分为(36.8±3.0)分,低于腹腔镜TME组患者的(40.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0.5%,低于TaTME组患者的生存率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相比,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具有优势,并发症发生、复发、转移、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系膜切缘微转移灶进行检测,研究其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52例Dukes A、B和C期直肠癌患者实施伞直肠系膜切除术,用RT-PCR技术检测系膜切缘组织细胞中角质蛋白CK20 mRNA.结果 本组52例直肠癌旁系膜中,21例CK20 mRNA呈阳性,31例为阴性,总阳性率为40%.Dukes A、B和C期阳性率分别为17%、30%和54%,直肠系膜切缘微转移发生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与未分化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8%、40%和50%,病理分级之间CK20 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2%,CK20 mRNA阳性组和阴性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和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系膜切缘微转移与局部复发有关,提示系膜CK20mRNA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局部复发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65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34例)和腹腔镜组(31例),均行TME手术治疗。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指标等以( ±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系膜完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1/31),低于开腹组的20.6%(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TME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具有微创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值得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间30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组),与同期32例直肠癌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开腹组)作对照.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151.8±19.2)ml,明显少于开腹组(236.5±43.9) ml,P=0.000;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236.7±16.2)min,长于开腹组的(195.9±10.9)min,P=0.000;腹腔镜组肠道功能恢复为(2.4±0.6)d,早于开腹组的(2.9±0.5)d,P=0.001;且住院时间短(P=0.000);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6.7%(2/30)、31.3%(10/32),P=0.014,腹腔镜组吻合口漏1例、肠梗阻1例,开腹组吻合口漏2例、肠梗阻3例,开腹组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和切口疝各1例,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1.95±1.73)枚,开腹组为(11.65±1.40)枚(P=0.465);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腹腔镜组为(4.46±1.19) cm,开腹组为(4.58±0.68) cm(P=0.647);下切缘阴性率均为100%,术后病理分期及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住院费用仍较高(P<0.01).结论 腹腔镜保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根治效果与开腹术一样彻底,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在学习曲线内长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肛门TME根治术(TaTME组)与常规腹腔镜TME术(LapTME组)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分析。手术和术后并发症、预防性造口例数、环周切缘阳性例数、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指标和随访时间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较LapTME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例数、预防性造口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标本长度、淋巴结枚数、环周切缘阳性例数、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腹腔镜TME术式比较,经肛门TME根治术治疗直肠癌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有增加,在环周切缘及远切缘距离上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