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初期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12例。按Regan-Morrey分类:I型2例,II型7例,III型3例。结果 X线片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按照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结论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初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非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病死率可达10%~20%.全髋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手术是这些髋部骨折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2006~2008年167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背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作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的有效手段已被逐渐公认和推广,但标准的SPR手术后脊柱失稳、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已成为人们观注的课题.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imited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有效解除下肢痉挛畸形同时,在减少上述并发症方面有良好效果.目的探讨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对解除下肢痉挛畸形、改善步态、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设计以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随访性观察.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房.对象病例来源于2001-01/2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双下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剪刀步态、屈膝及尖足行走.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18例,Babinski征阳性15例.所有患者躯干与四肢均有较好的运动功能,均能独立行走、下蹲或在单手或双手扶持下行走,无固定的软组织挛缩畸形.干预本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L5、S1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联合双侧内收肌松解术治疗.术后评定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膝及跟腱反射、病理症及踝阵挛变化;腰椎、骨盆X射线片及物理检查了解畸形改变;根据手术前后立姿、步姿、下蹲起立等评分,评价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随访方法通过查阅原始病历,回院复查及书信联系,填写表格并详细记录,了解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肌张力、肌力、膝及跟腱反射、踝阵挛等改变.主要观察指标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前后痉挛解除和下肢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痉挛程度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平均下降2.5级.术后步态明显改善,剪刀步态及尖足消失,屈膝改善,足跟可着地行走.踝阵挛及病理反射消失率100%,12例术前膝腱反射亢进的患者,术后膝反射减弱.术后双下肢无肌力减退及感觉的永久性缺失.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9例摄腰椎及骨盆X线片未见畸形出现.同时8例术前有上肢痉挛或流涎、语言障碍的患者术后上述症状也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手术后立姿(4.25±0.91)、步姿(3.92±0.65)、蹲、立姿势变换能力(4.02±0.74)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4~2.98,P<0.05~0.01).结论LSPR结合内收肌松解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可有效的解除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畸形,提高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骨的形成、骨折的愈合和骨的改建过程中均有生长因子参与,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4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每组10只。将充满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mm明胶海绵条分别置入该组骨弧形缺损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400ng,每3天1次,共3周。术后第3,6周分别选取5只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形成情况,同时取骨缺损处标本光镜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影像学显示在第3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缺损处没有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5只大鼠骨缺损处均有骨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骨形成比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范围大、密度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处的骨形成范围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少,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方法:对205例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分析骨质疏松分级和内固定失败的关系,分组,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05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26例,包括:钢板折断松动、螺钉拔出松动、骨皮质劈裂、股骨干劈裂骨折、鹅头钉拔出等,失败率为12.7%。singh分级越高,失败率越高。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应与singh骨质疏松分级相结合,在确保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有效的内固定,必要时植骨、填充骨水泥和骨胶,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的损伤情况。 结果:76个骨折椎体中57个椎体有终板损伤(75%)。57个有终板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7个椎体只有上终板损伤(47%),22个椎体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39%
),8个椎体只有下终板损伤(14%)。76个骨折椎体中48个椎体有邻近间盘损伤(63%)。48个有邻近间盘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2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上方(45%),19个骨折椎体同时有上下间盘损伤(40%),7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下方(15%)。结论:骨折椎体终板损伤与邻近椎间盘损伤有密切关联,提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骨折椎体的终板损伤及邻近间盘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吲哚美辛对预防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疗效.方法:选择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38~82岁,平均66.9岁;均计划行全髋置换.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1):没有接受抗凝预防治疗;低分子肝素组(n=40):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以患者的体质量计算,给予皮下注射范围1900~3800 U/d;吲哚美辛组(n=39):接受吲哚美辛治疗,剂量为2次/d,口服25 mg/次,均从置换前1d至出院当天.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全髋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在全髋置换后第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65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54%),其中1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非手术侧肢体.在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18例有临床症状(28%),在非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未见临床症状.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48%和吲哚美辛组45%(P<0.05).结论:全髋置换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吲哚美辛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一期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成人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5月,通过一期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治疗了19例成人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冠状面主凸Cobb角为59.2°(43°-90°),侧屈位平均矫正率为25%。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0—43个月),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手术矫形效果及躯干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进行患者主观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观明显改善。总体冠状面主凸平均Cobb角矫正率为45.9%。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3.1°。冠状面平衡由术前平均2.8cm矫正为术后平均0.8cm。15例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结论对于成人僵硬性脊柱侧凸,一期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冠状面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1998年3月~2004年9月,共64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其中36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28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为2~4 年.结果 A组术前胸腰段或腰段弯曲角度平均 42°,术后平均 18°;B组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8°.2 组患者术后弯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2组患者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出血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时间(179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