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非编码RNA(ncRNA)与基因调控密切相关,nc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ncRNA与miRNA之间存在着相互调控关系,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其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卵巢低储备(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患者中运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POS)方案促排卵时,添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否可以增加卵泡的募集、提高优质胚胎数量以及在哪个年龄阶段可以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应用PPOS方案联合GH控制性超促排卵的DOR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的临床资料,按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是否运用GH及运用GH的促排卵周期数,将患者分成三组,即A组(对照组,228例,未添加GH)、B组(治疗组,228例,第1次添加GH)和C组(治疗组,103例,连续两次添加GH);再根据患者年龄,按5岁为一个年龄段,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5组;分别比较相同年龄段对照组和治疗组基础窦卵泡数、HCG日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的差异。结果第1次添加GH促排卵周期,40~44岁年龄组患者中,B组HCG日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均较A组高(P=0.02、0.004、0.00、0.01);连续2个促排卵周期均添加GH后,40~44岁年龄组患者中,C组基础窦卵泡数、HCG日卵泡数及优质胚胎数均较A组高(P=0.008、0.01、0.045),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30~34岁年龄组患者中,第1周期添加GH和连续2个促排卵周期均添加GH,B组、C组与A组基础窦卵泡数、HCG日卵泡数及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优质胚胎数均较A组高(P=0.03、0.045、0.02、0.01)。35~39岁及>45岁年龄组添加GH治疗后基础窦卵泡数、HCG日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与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POS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时,添加GH可以增加40~44岁年龄阶段卵巢低储备患者基础窦卵泡的募集及提高胚胎质量。对于其他年龄阶段运用PPOS方案促排卵的卵巢低储备患者的窦卵泡募集无明显效果,但可以增加<30岁及30~34岁患者优质数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阐述中风病的辨治方略,提出中风急性期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当从脑论治,并从"脑为元神之府"学说来论证"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补气活血法、化瘀通腑法、豁痰开窍法等皆属于"通法"的综合应用,是治疗中风病的最佳选择。从"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钩玄、中风病因病机及复元醒脑汤组方治疗三方面来阐述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辨治方略,讨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并论证了"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 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抢救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患者 5 6例 ,经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中男 18例 ,女 38例 ,16~ 80岁。均为口服吸收 ,服药量 5 0~ 5 0 0ml。中毒至入院 2 0~ 12 0min。入院时均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 h、第3天观察两组血气、临床症状、肺功能和预后的变化。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评价NIPPV的效果,选择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结果NIPPV组在治疗2h后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和血气(P<0.05)。实施NIPPV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由20.6±28.9 d缩短至12.4±9.9 d,插管率由26.7%降至11.7%,病死率由13.3%降至3.3%(P<0.05)。轻、中度患者实施NIPPV的成功率较高,而重度患者的疗效不佳。结论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使用NIPPV,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为50 mmHg相似文献   
8.
孙丽华 《安徽医学》2015,36(2):217-218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进行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PDRS 评分。结果接受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6个月后,患者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主症的改善效果良好;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评分均有所降低,美多巴服用量显著减少,没有产生永久性的并发症以及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大量油脂性渗出及典型面具性面容的治疗上未见明显疗效。结论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强僵直、静止震颤及运动迟缓等临床症状,显著减少美多巴服药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后持续静脉阵痛(PCIA)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Ⅰ组(PCIA)和Ⅱ组(对照组,根据病人术后疼痛情况给予间断肌注呱替啶),每组25例,均行全身麻醉.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48 h、168 h采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计算CD4/CD8的值,测NK细胞及IL-2和IL-6的含量.两组病人在术后5 h、24 h行VAS评分.结果 ①Ⅰ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病人(P<0.05).②麻醉前两组病人所测的CD3、CD4、CD8、CD4/CD8,NKcell,IL-2和IL-6值无明显差别(P>0.05).Ⅰ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 CD3、CD4、NK细胞含量较麻醉前下降(P<0.005),而CD8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05).Ⅱ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48 h CD3、CD4、NK细胞含量较麻醉前下降(P<0.05),而CD8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05).但术后24 h、48 h Ⅰ组病人CD3、CD4、NK细胞水平高于Ⅱ组病人(P<0.05),而CD8含量低于Ⅱ组病人(P<0.05).Ⅰ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 IL-2含量较麻醉前降低(P<0.05),而IL-6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5).Ⅱ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48 hIL-2含量较麻醉前降低(P<0.05),而IL-6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5).但术后24 h、48 h①组病人IL-2含量高于Ⅱ组病人(P<0.05),而IL-6含量Ⅰ组病人低于Ⅱ组病人(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行PCIA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抑制,对病人的免疫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C-反应蛋白(C-RP)的联合测定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方面的作用。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肾性贫血的患者在用r-HuEpo治疗前测定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压积(Hct)、STfR、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C-RP,按STfR在正常值范围内或以上及正常值以下分为A、B两组,给予皮下注射r-HuEpo,50U·kg-1.次-1,1周2次,2周、4周后复测以上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27例,B组20例。两组治疗前Hb、Hct、Ret、SEpo均无明显差异(P>0.05),STfR、C-RP有明显差异(P<0.01)。A组治疗前Hb、Ret、HCT与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1<0.05、P2<0.01)。B组治疗前Hb、Ret、HCT和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A组Hb与STfR呈正相关(r=0.7,P<0.01),B组Hb与C-RP呈负相关(r=-0.8,P<0.01)。结论:联合检测STfR和C-RP对r-HuEpo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