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入院手术的诊断为胫骨后Pilon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人,女性10人;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9.89岁;受伤机制: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 1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根据CT检查分型后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79月)随访,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13例优,6例可。术后一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 结论: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中的转染效率、优化转染的条件及毒性。方法体外培养RGCs,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微泡造影剂(声诺维)为载体,用超声辐照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RGCs。实验组为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根据转染条件不同分成亚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GFP的表达,MTT法检测RGCs的活性。结果与超声+质粒组相比,超声+微泡+质粒组RGCs转染率增加约5倍。优化转染条件后,频率300kHz,声强1.25W/cm2,连续波,辐照时间60s,微泡浓度45μg/ml,质粒浓度50μg/ml时,24孔板培养的RGCs转染率为(26.87±3.12)%。毒性实验证明超声微泡在该条件下进行基因转染对RGCs无毒副作用。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超声破裂微泡能增强基因的转染与表达,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微泡介导bcl-x1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混合培养Long Evans大鼠RGCs,并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的RGCs凋亡模型。将体外培养的RGCs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NMDA组),C组(bcl-x1转染+NMDA组);其中C组在加入NMDA前48h用超声微泡介导bcl-x1转染RGCs。转染48h后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的bcl-x1蛋白水平;加入NMDA36h后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断。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表明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的bcl-x1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AO/EB检测发现B组可见大量凋亡小体,C组可见少许凋亡细胞。琼脂糖电泳检测亦发现B组呈典型的DNA“梯度”条带,而A组和C组无明显的DNA“梯度”条带。结论超声微泡介导bcl-x1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有可能为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刘苏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1):964-966
20世纪 90年代 ,随着微创心脏外科 (m inimally invasivecardiac surgery,MICS)的发展 ,心脏外科迈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其中 ,发展最快的是微创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ni-m 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ABG)。目前 ,对 MICABG尚无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讲 ,它的概念和范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避免体外循环的非生理状态对机体的损害 ,在不借助体外循环机 ,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即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手术时借助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A)治疗心房纤颤(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的90例A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及BRFA。术后随访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心电图等指标,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患者动脉阻断时间为65~120 min,平均(75.5±24.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45~200 min,平均(112.5±30.8)min;BRFA时间为13~28min,平均(21.5±7.5)min。随访结果表明91.11%患者术后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术后12个月左心房、左心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房颤持续时间、术前左房径线及左室径线对手术成功有影响。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BRFA治疗AF安全、简便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在经体外循环下(CPB)法洛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中对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Ⅰ(n=16),2%七氟醚预处理组Ⅱ(n=16),2%七氟醚后处理组Ⅲ(n=16),其中对照组全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采集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后6,12,24 h,测定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皮前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1组比较,2组,3组在手术结束后4,12,24 h血浆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组在各时间点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保护的指标时,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两种处理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所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已成为肾衰竭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DN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确切机制仍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苏省卫生地方标准发展现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采用数据库检索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卫生地方标准制定主体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技术标准数量较多。75.00%的标准标龄较短,标准更新较少。江苏省卫生地方标准以职业健康领域标准为主,存在总体标准数量较少、分类依据不清晰、缺乏系统性及全面性指导、第三方主体作用不突出、标准重制定而轻执行等问题。结论江苏省卫生地方标准在促进江苏省卫生领域发展,完善卫生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政策法规,强化标准实施,建立标准专业化队伍,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1例重度TBI 患者病历资料,以损伤3 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为预后指标,观察影响重度 TBI 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重度TBI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其中男59例(72.8%),交通事故伤 54 例(6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与GOS相关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双瞳对光反射异常、受伤至入院天数、气管切开天数、昏迷天数、癫痫共9个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GOS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入院GCS、昏迷天数、癫痫(P<0.05)。结论:年龄、入院GCS、昏迷天数、癫痫可作为判断重度TBI患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