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 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对5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1周内、3、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随访,用Frankel法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并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采用Cobb法测最后凸情况,并测最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采用Brantigan等描述的方法观察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除2例Frankel A级和8例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平均随访9.4个月(6~12个月).术前平均矢状位后凸角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3.9°±8.5°.术前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6±16.9)mm.随访期间未见cage移位、内同定断裂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9例达到E级融合,10例达到D级融合,25例达到C级融合.结论 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随访过程中丢失少,并能获得满意融合.  相似文献   
72.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手术矫形,可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等几种入路。由于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效果较好,一直被视为金标准。然而,作为后路手术的一项重要的补充,前路矫形在减少融合节段、防止曲轴现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6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的9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患者,术前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均为E级。CT提示椎管占位>50%,骨折块突入椎管>10 mm。患者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应用Kaneda内固定6例,Z-plate内固定40例,VentroFix内固定14例,Antares内固定28例,其他6例。椎体及上下椎间盘后3/4切除植骨71例,椎体上部和上位椎间盘切除植骨23例。结果术后无神经系统损伤加重的症状,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平均Cobb’s角2°,矫正率90%。伤椎平均椎体矢状面指数为4°。术后随访1~10年,平均4.6年,脊柱高度恢复,后凸矫正度数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手术治疗不合并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是有效的。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后期随访后凸角度矫正丢失少。无远期腰背慢性疼痛的症状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后一月内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特点,并且同既往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了解耐药变迁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6月12日汶川地震后一月内我院ICU病房住院患者革兰阴性菌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并同地震前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MicroScan Walk away 96SI或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同时进行手工鉴定.结果 地震后一月内伤口感染所占比重明显增加,从地震前的7.9%上升到20.2%,但呼吸道感染仍然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地震后一月ICU病房分离率最高的前三位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不动杆菌属细菌(36.2%),铜绿假单胞菌(22.7%),克雷伯菌属细菌(12.3%).与地震前相比,地震后一月各菌属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亚胺培南仍是治疗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的最敏感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增加,但对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不动杆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但对加替沙星和头孢西丁有较高的敏感性.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从地震前的52.6%和48.8%升高到地震后一月的55.0%和87.5%.结论 地震后一月与地震前ICU病房病原菌的耐药性均有一定程度变化,因此应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大量的外伤伤员可能是导致地震后一月ESBLs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提示在重大灾难事故中要注意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产ESBLs细菌在重症监护室的扩散.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近年来共收治因在院外行椎间盘摘除术,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而致椎间盘炎、椎管内脓肿伴腰痛明显的患者8例,入院后采用抗生素、卧床等非手术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椎间隙变窄并趋于融合。椎管内的脓肿亦逐渐吸收。结论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伴发脓肿亦可被吸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6岁。随访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评估支撑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生理弧度及支撑体下沉。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支撑体的安放固定,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9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78.8%、83.4%、83.3%。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颈椎序列、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以及支撑体的位置维持良好,人工椎体无下沉、移位。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进行颈椎退变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7.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前路稳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通过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用血量。方法 在1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前路减压髂骨植骨椎体钉内固定时,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洗涤式),减少异体血使用。同时回顾20例同组手术医师同种手术患者的输血量做对照。结果 19例(进口设备16例,国产设备3例)平均回输浓聚红细胞536ml,其中2例补充少量异体血。对照组输异体血947ml,明显多于回收式自体输血者(P<0.05)。结论 在行胸腰段脊柱前路稳定手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明显减少输血量,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医疗费用。尤其是利用国产设备进行自体回收输血,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报道骨折椎体后上角部分切除减压、前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6年6月~10月,收治4例Denis B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骨折椎体后上角部分切除减压、前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7~39岁。均为高处坠落伤,伤后10~12d手术。骨折平面位于L1和L2各2例。术前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评分,B、C级各2例,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7.00±0.82。影像学评价:X线侧位片测量患者后突畸形的Cobb角为22.94±11.21°;邻近融合节段上下椎间盘高度,分别为上位12.78±1.52mm,下位11.68±1.04mm;CT扫描测量椎管矢状直径为9.56±2.27mm。于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再次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和影像学评价。结果4例前路单节段加压融合固定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166±2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95±54ml。Frankel评分,术后即刻,2例术前B级有1例恢复至C级,1例不变;2例术前C级有1例恢复至D级,1例不变;术后3个月,2例术前B级均恢复至C级,1例C级恢复至D级,另1例C级恢复至E级。VAS评分于术后即刻显著下降至3.50±1.29;术后3个月为1.25±0.50,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椎管矢状直径较术前扩大至19.76±3.82mm(P〈0.01);术后3个月为19.27±3.41mm,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Cobb角为8.71±5.41°(P〈0.05);术后3个月为9.52±5.66°,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的邻近融合节段上下椎间盘高度分别为10.97±1.44mm和11.65±1.47mm,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10.93±1.46mm和11.34±1.45mm,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内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及CT扫描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的表现。结论前路单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技术对于Denis B型骨折能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术后早期能够保持脊柱的稳定,但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79.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经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的疗效。方法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患者,先侧卧位局部麻醉,经后正中切口暴露脱位节段的上椎板上缘至下椎板下缘,采用撬拨复位技术解除关节突的交锁;复位后可做两节段的侧块螺钉固定或棘突问钛线缆、钢丝固定(Stauffer法);然后变换体位为仰卧位,全身麻醉下经颈椎前路清除脱位椎间的椎间盘、上下终板,常规髂骨块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麻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伤口均I/甲愈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脱位均完全矫正,无残留小关节半脱位和后凸畸形;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者;术后14 d时改良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局部麻醉下后路切开复位固定再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时间短、创伤小等。  相似文献   
80.
血液回输技术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血液回输技术在脊柱侧弯手术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 2 6例脊柱侧弯矫正术病人分为两组 ,均在全麻后行手术 ,A组 :术中输库存血 :B组 :术中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 ,以洗涤红细胞的形式回输 ,术中部分或不输入库存血 ,血液回收以后回输及输库存血皆未出现输血并发症。研究结果表明 ,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措施可有效减少输入库存血 ,降低住院费用 ,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