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 CDS)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的161例CDS患者分为3组,54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54例行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组),53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sEST+EPBD组),均根据实际情况在乳头治疗后行取石篮取石和(或)气囊取石,部分患者以碎石篮碎石后取石.结果 与EST组比较,sEST+EPBD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出血发生减少,较EPBD组提高了一次取石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论 应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减少,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幽门梗阻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将 10例因幽门梗阻行胃切除病人在术后 2 4h给予能全力 ,整个过程持续 10d。肠内制剂的投入通过经胃空肠吻合口留置于空肠的鼻空肠管。结果 术后第 7天均转入正氮平衡 ;前白蛋白 :术前为 0 12± 0 0 3g/L ,术后第10天为 0 16± 0 0 7g/L。转铁蛋白 :术前为 1 8± 0 3g/L ,术后第 10天为 2 2 0± 0 4 7g/L。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术前与术后 10d统计学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因幽门梗阻而行胃切除 ,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在肝癌发生机制及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一系列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通过DNA序列无法解释所有的生物功能,同样的基因组却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检测肝癌细胞、组织及外周血清蛋白质表达谱,深入开展肝癌发生、发展、复发与转移相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阐明肝癌发病机制以及研究新的肝癌诊断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mTc(V)-DMSA肿瘤显像在鉴别肿瘤患者骨骼良、恶性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疑骨转移患者进行^99mTc(V)-DMSA(二巯基丁二酸钠)全身显像,并与^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作对比。结果;8例疑骨转移肿瘤患者,先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共检查14个阳性病灶(放射性异常浓聚)。而后,^99mTc(V)-DMSA显像表现为相同部位相似放射性浓聚有5例8个阳性灶,上述病灶经随访并结合临床均证实为骨转移瘤;另有3例^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示共6个阳性病灶,而^99mTc(V)-DMSA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改变,其中2例5个病灶为骨骼良性病变,1例单个病灶为骨转移瘤。本组^99mTc(V)-DMSA显像诊断骨骼良、恶性病变总符合率为87.5%。结论:^99mTc(V)-DMSA全身显像表现为骨骼恶性病灶阳性,良性病变阴性;其诊断骨转移瘤的特异性比^99mTc-MDP骨显像高,在骨骼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HLA-DR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方法对1例白血病患者HLA-DR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新等位基因碱基序列与已知的HLA-DR位点的等位基因都不相同,同源性最高是HLA-DRBl*1404,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以第2外显子第1位为起点,第33位T→C,17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酪氨酸(Tyr)变为组氨酸(His).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HLA-DR位点新等位基因,2006年5月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HLA-DRB1*146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术后早期发生医疗质量投诉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7年12月15例住院病人术后早期医疗质量投诉事件的处理资料。结果15例术后早期医疗质量投诉事件中因术后早期病人死亡投诉4例,因术后并发症投诉6例,因术后治疗效果不认可投诉3例,因费用问题投诉1例,因术后服务态度投诉1例。结论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疗质量投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ERCP临床病例数据库。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2001年9月~2006年12月行ERCP术的964例病例资料,利用Access 2003软件建立ERCP临床病例数据库。结果:数据库运行情况良好,利用该数据库可完成ERC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术式的适应症和疗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多项研究。结论:ERCP临床病例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病案资料处理能力,便于各种数据的分析和临床科研、教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或转移性肝癌微创治疗的指征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8年1月~2015年1月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肝癌微创治疗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36例,微波消融治疗(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34例,B超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12例,B超导向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14例,TACE联合经皮MCT(PMCT)治疗16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治疗有效。结果胸腔积液发生26例,不同程度发热82例,肝脓肿6例,腹水14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出血、胆漏、邻近脏器损伤和死亡。每一种微创治疗有效率50%以上,尤其肿瘤热消融治疗达到80%以上,3年生存率达到50%。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组3年、5年生存率(50%、31%)显著高于单一TACE治疗组(16.7%、2.8%)(χ2=4.676,P=0.031;χ2=6.229,P=0.013)。结论严格掌握各种微创治疗指征,依据患者肝功能和肿瘤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适时选择多种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是提高微创治疗复发与转移性肝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头部主胰管结石(PHDS)取石手术的这一临床难题。方法 总结3例PHDS病人的医疗教训,设计并施行了经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后侧径路切开胰头部主胰管的取石手术(PPRS手术)。结果 施行PPRS手术的首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治愈。结论 PPRS手术是治疗PHDS病人的一种简易、方便、安全的手术,但应根据共存于病人的其它病理情况,组合施行其它手术,如胰体、尾部主胰管明显增粗,则尚需行胰-空肠Roux-Y吻合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胃肠间质瘤(GIST)良恶性鉴别及其治疗后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GIST患者,共行28例次18F-FDG符合线路显像.13例术前显像,9例术后显像,9例中2例临床予药物治疗过程中分别行4次显像.用ROI技术计算良恶性病变/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B).术前良恶性病例组间T/B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并将T/B与GIST危险度分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13例术前显像呈高摄取者10例(T/B>2.0),低摄取3例(T/B≤2.0);病理检查证实:18F-FDG高摄取10例均为恶性(高度或中度危险),低摄取良性3例(极低或低危险度).恶性组患者T/B为5.050±2.315,与良性患者的1.533±0.5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P<0.001);T/B与GIST危险度分级间存在相关性(r=0.819,P<0.01);9例术后显像者复发或转移5例,FDG均呈高摄取,T/B均>2.2.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原发GIST良恶性的鉴别及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的监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