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凝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即使用长春新碱+柔红毒素+波尼松诱导治疗,治疗后予VDLP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左旋门冬酰胺酶8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注射1次。治疗3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0例、病情稳定26例、病情进展12例,总有效率达62%(62/100)。100例患者治疗期间,10例发生过敏、白细胞计数下降9例、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治疗后第1天,100例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但患者的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所有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FIB水平虽然较治疗后第1天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但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易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动态监测患者的的凝血功能,才能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应停药。  相似文献   
2.
余洪  余国峰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0-92+9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对患者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36例,采取常规治疗,在入院第二天采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是30例健康志愿者。观察患者的内皮素含量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者的TE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出血管痉挛患者内皮素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变,加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37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脑水肿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GCS3~8分、术前瞳孔散大、血肿量〉100mL、手术时间拖延〉12h和中线移位〉9mm是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CS评分3~8分、术前瞳孔散大和手术时间拖延〉12h是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GCS评分、术前瞳孔大小和手术时间的早晚,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治疗以及后续的脱水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本院133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采用气钻、铣刀开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6例采用手摇颅钻、线锯开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后手术侧手术时间,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行非预期再次手术22例,其中先手术侧再次手术17例(后手术侧手术时间118±21分钟),后手术侧再次手术5例。对照组非预期再次手术15例,先手术侧再次手术12例(后手术侧手术时间144±25分钟),后手术侧再次手术3例。观察组死亡25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的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先手术侧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均显著高于后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中,“重力-时间”因素及后手术侧开颅时产生的暴力对先手术侧脑组织的损伤是导致术中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先进手术器械的合理使用及脑保护理念的始终贯彻,能显著减少术中脑组织医源性损伤,降低术后非预期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丘脑及脑室出血是一种临床危、急、重症。病死率极高。治疗颇为棘手。作者收集本院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记录的采用微创术清除血肿的8例患者,因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外伤后颅内压增高、脑疝引起瞳孔散大者死亡率高达60~90%[1,2],而出现呼吸停止时死亡率几乎为100%.但急性硬膜外血肿出现呼吸停止者,通过积极救治,预后较好.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对1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引起呼吸停止患者救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由于出血累及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常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情发展迅猛,治疗非常棘手;传统的脑室外引流由于无法快速降低脑室压力,引流效率低下,引流时间长,常并发脑室系统感染。脑脊液循环通路中最狭窄的部位是中脑导水管,第三脑室恰位于中脑导水管的上游,第三脑室内积血是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清除第三脑室内积血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关键。术中胼胝体切开等于第三脑室顶部开放,也可避免术后发生梗阻性脑积水[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10-12-2013-12本院神经外科28例原发性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对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和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两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0~1998年间抢救脑外伤后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8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07%。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59岁。均有确切的头部外伤史。致伤原因:车祸12例,跌伤5例,击(砸)伤1例,入院时GCS为4~8分,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其中:广泛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并脑疝形成行去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后5例,广泛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后4例,脑挫裂伤伴散在脑内血肿或薄层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未经手术治疗9例。本组病人在伤后或术后早期血生化检查均属正常,随后出现血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尼莫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尼莫同组予以尼莫同40mg 24h微泵维持匀速静脉注射,疗程10d,后改为尼莫同片60mg,每天4次.疗程15d.对照组除未给予尼莫同外其他治疗相同.记录两组入院后10d GCS评分及监测7d的颅内压变化,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6个月时对两组GOS评分及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尼莫同组GCS评分从治疗第4天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尼莫同组颅内压在前3d略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治疗后第4天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尼莫同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迟发性出血例数略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尼莫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尼莫同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