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分值与入院时MELD分值的差值(△MELD分值),分析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37.00±6.50,存活组为25.80±5.20,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远高于存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1),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1.57±0.89,存活组为-0.99±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P〈0.01)。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的c-统计值分别为0.90和0.76。MELD分值〈25组,患者3个月后病死率为2%,25≤MELD分值≤30组病死率为7%,30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1%和13%,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D分值和△MELD分值越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越高,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可以结合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肝移植手术的68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6个月、7~12个月、12个月以上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与疾病专用调查表——慢性肝病问卷(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aire,CLDQ)。结果在肝移植术前,肝硬化患者的SF-36和CLDQ各维度评分均偏低。术后各时段SF-36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和CLDQ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0~6个月SF-36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CLDQ的情感功能、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7~12个月、术后12个月以上述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表各维度得分逐步升高。结论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术后早期以生理功能方面改善明显,随时间的推移,生存质量其他指标如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宁  陆敏强 《新医学》2010,41(10):695-698
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已造成重症及死亡病例,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器官移植受者作为特殊人群,流感病毒感染及接种疫苗有其特殊性。该文综述器官移植受者接种流感疫苗的相关研究文献,评价器官移植受者接种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及超声怀疑肝动脉狭窄的受体行CE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TA)或临床+超声随访为参考标准.两名阅读者在不知道参考标准结果的情况下对CEUS图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肝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5%;重度,狭窄>75%)、狭窄类型(单发、多发)以及狭窄部位,中度和重度狭窄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的肝动脉狭窄.结果 CTA或DSA诊断肝动脉狭窄39例,另8例经CTA证实为轻度或无狭窄,3例经临床+超声随访证实肝动脉无明显狭窄.CEUS诊断有临床意义的肝动脉狭窄38例(重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27例),CEUS纠正彩色多普勒超声上的假阳性病例9例(9/50,18.0%),CEUS诊断肝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2.3%、81.8%、94.7%和75.0%.结论 CEUS是一种无创、准确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方法,CEUS能准确评估肝动脉的狭窄程度、狭窄类型和狭窄部位,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5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前HBV-DNA≥106copies/m1患者YMDD变异率为12.4%,HBV-DNA<106copies/ml患者为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19/20)的患者于肝移植术后4周内HBV-DNA转阴性,5.0%(1/20)于术后6个月转阴性.此后长期复查HBsAg、HBeAg、HBV-D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BV再感染.1例患者在服用ADV 1年后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结论 应用ADV可有效预防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ADV有较低的肾毒性,用药期间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CTP)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3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接受CT血管成像(CTA)及CTP检查.计算主动脉强化峰值的95%可信区间范围,排除此范围以外的病例.测量无并发症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最(PVP)、总肝灌注最(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的平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及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29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无术后并发症15例,有术后并发症14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HAP、PVP、TLP和HPI的95%可信区间范围分别为(0.1509~0.3183)、(0.7223~1.3859)、(0.8367~1.7231)ml·min-1·ml-1和17.83%~31.63%.14例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P降低7例,其巾肝动脉狭窄5例、脾大3例;HAP增高2例,均为中、重度门静脉狭窄患者.PVP减低13例,其中门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脾肾分流4例、脂肪肝2例;TLP减低12例,全部与PVP减低有关.仅2例HAP减低患者HPI减低.结论CTP技术通过定量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能够无创性评价各种移植肝血流灌注异常,客观评价移植肝缺血的程度和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α-谷胱甘肽-S-转移酶监测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监测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的价值。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将模型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同基因移植组和单纯开腹3组,动态监测血清α-G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结果 非排斥组α-GST在术后2d内恢复正常,ALT、AST需要3d后才恢复正常。排斥组α-GST每天平均变化率与ALT、AST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术后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临床肝移植的手术死亡率已下降到10%以下,术后1年生存率达90%,5年生存率则上升至70%。要继续提高临床肝移植总体效果,仍依赖于临床医生对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正确认识和防治水平的提高。1肝移植术后出血肝移植术后出血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9.
在胃肠道手术中应用双极电凝剪是近年来普通外科手术中继使用单极电刀之后的又一项新技术。它采用了传统外科剪的设计,操作简单,符合手术操作习惯,而且具有同时剪切与凝血的崭新功能设计,可加快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自1997年开始,我们用Johnson&Johnson公司生产的博士达(PowerStar)双极电凝剪(BipolarScissors)进行胃癌根治术。一.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 本研究选取1997年1月至1998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胃窦癌病人共20例。主刀均为同一手术者。术式均为胃大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 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15±1.72和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 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