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CIK细胞的原代培养方 法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细胞在肿瘤生物过 继免疫治疗中的运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加入 4种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及OKT3)将脐带 血单个核细胞(CBMNCs)诱导成CIK细胞;利用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 周期的分布;利用改良的MTT法测定效应细胞 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四种细胞因子的联合 运用,可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其相对百分率 增长了163倍(从0.14%到22%),增殖高峰位 于第10~12天,针对K562、Hela和YTMLC肿瘤 细胞株,CIK细胞在效靶比为64∶1时的杀伤活 性分别为78.57±3.48、77.7±1.90和81.2± 1.51,在32∶1时分别为62.00±2.31、60.83± 2.80和64.07±2.87,在16∶1时分别为51.43± 2.51、52.87±2.91和54.10±3.11,均显著高于 LAK细胞及CBMNCs,P=0.001;而在效靶比为 8∶1(25.10±2.66、21.4±1.55和28.77±3.56) 及4∶1(17.10±2.10、11.93±1.86和9.49±2.92) 时与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 论:1)脐带血可作为诱导CIK细胞的重要来源 2)联合运用细胞因子能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 其增殖高峰位于培养的第12天,适宜在此期进 行临床运用;3)CIK细胞较LAK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生长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0份肺癌组织与30份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63 %,38/60)和MVD(45.13±10.27)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7 %,8/30,33±6.49)(P<0.05,P<0.01);VEGF表达、MVD计数分别与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P<0.01)、TNM分期(P<0.05,P<0.01)密切相关;与VEGF阴性相比,VEGF阳性者NSCLC组织中MVD显著增高(P<0.05);生存分析显示:VEGF阳性表达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VEGF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1)。结论 VEGF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是促进肺癌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成CIK及DC,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Ag)负载DC,第8天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14d后将联合培养的细胞(Ag-DC-CIK)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35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结果(1)培养的第14天,Ag-DC-CIK细胞的增殖达(20.6±2.16)倍,对照组仅为(12.2±2.65)倍(P〈0.05);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7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CD3、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g-DC-CIK组57.14%(20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节至正常,与对照组(42.85%,1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g-DC-CIK治疗后51.42%(18例)的患者Thl/Th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恢复正常者仅占37.14%(13例)(P〈0.05);(4)Ag-DC-CIK治疗组中Ⅱ、Ⅲ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9.30%和28.60%,与对照组的相应期别(Ⅱ期26.90%,Ⅲ期2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及兴奋失眠,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肿瘤抗原负载的DC细胞可增强CIK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D3^+CD56^+NKT细胞治疗73例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St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INF-γ、rhIL-2、rhIL-1及CD3McAb培养,10d后定向诱导成CD3^+CD56^+NKT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为(5~10)×10^9个。治疗4w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状态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在7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部分缓解(PR)+微效(MR)为37例(50.68%),稳定(SD)21例(28.76%),进展(PD)15例(20.54%);CD3^+CD56^+NKT细胞的百分比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O.05),且72.60%(53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整至正常;80.82%(59例)的患者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增加,61.64%(45例)的患者Th1/T11=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平衡;治疗后42例食欲增加,51例体力及睡眠改善,23例体重回升大于治疗前体重的5%;输注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呕吐、兴奋失眠、皮疹、疲乏,经对症处理后短时缓解,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过继性CD3^+CD56^+NKT细胞输注治疗能显著调整中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乳腺相关生理及病理因素对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相关生理及病理因素对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至2007年4月入院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200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200例。利用SPSS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生理及病理危险因素为体重指数(BMI)较大、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保护因子为月经持续天数长。结论BMI较大、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月经持续天数长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蒿甲醚对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及ECV-304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配制成5 × 104 mL-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加入不同浓度(1000.00、500.00、250.00、125.00、62.50、31.25 mg/L)的蒿甲醚,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继续培养48 h,采用MTT法测定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IC50,并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0 mg/L蒿甲醚作用24、48、60、72、84 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蒿甲醚对SGC-7901和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蒿甲醚作用于SGC-7901、ECV-304细胞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04.74 ± 3.87)、(130.46 ± 3.12)、(83.46 ± 2.92)和>1000、>1000、(384.42 ± 13.74) mg/L,2种细胞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随着作用时问的延长,其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细胞周期S及G2/M期细胞放大量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结论:蒿甲醚具有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云南省妇女的社会心理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乳腺癌患病的影响,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2007年4月入院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利用SPSS 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行为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高脂饮食;保护因素为: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结论: 云南省妇女乳腺癌患病的高危行为因素为: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等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定向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方法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新鲜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 lood mononuc learcells,CBMCs),加入细胞因子(GM-CSF IL-4 TNF-α)定向诱导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表型鉴定.观察肿瘤抗原负载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生成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从人脐血分离到的CBMCs经GM-CSF IL-4 TNF-α共同培养后,第7天镜下即可见典型形态的DCs,细胞表型检测见CD1 a 细胞比例增加到(20.8±1.62)%.DCs负载肿瘤抗原后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并可特异性抑制YTMLC肿瘤细胞.结论经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脐血中诱导出DCs,并可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的产生,为进一步开展DCs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云南省妇女乳腺癌致癌的危险因子,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2007年4月入院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利用SPSS 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子为:BMI、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保护因子为:月经持续时间、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结论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子为:BMI、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等,月经持续时间长、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等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