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50 s/mm2、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0.845±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2.230±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CTA对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的影像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分型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单冠状动脉畸形患者资料,使用CT多种后处理方法进行重建分析,观察冠状动脉的起始及走行情况。结果:25单冠状动脉畸形病例中,右冠状动脉缺如左冠状动脉供血整个心脏20例(其中回旋支供血右心系统15例,前降支供血右心系统3例;前降支及回旋支分别发出分支供血右心系统2例);左冠状动脉缺如单右冠状动脉畸形5例,所有病例均通过VR、MIP和MPR等重建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分布,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单冠状动脉畸形及其分型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症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聂伟霞  刘鹏程  邹立秋 《中外医疗》2011,30(26):180-182
恶性肿瘤是引起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及治疗后随访中,全身情况评估的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几年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如:PEP/CT,、RAPET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心肌灌注检测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共41个冠状动脉病变)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为临界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将41个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按FFR检测值分为FFR0.80组和FFR≥0.80组;按照标准A(两个或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异常)、B(一个或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异常)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结果FFR0.80和FFR≥0.80两组间心肌灌注检测A、B标准均有统计学差异(标准A:χ2=11.303,P=0.001;标准B:χ2=12.812,P=0.000);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灌注检测标准A和标准B对心肌灌注检测均有统计学意义(AUCA=0.734,P=0.017;AUCB=0.798,P=0.002),采用标准B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心肌灌注检测有助于双源CT"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以掷筛法分为甲、乙组,各43例。甲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乙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比,甲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与乙组在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甲组FVC低于乙组,FEV1/FVC高于乙组,PEF高于乙组,FEV1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疗效确切,可优化患儿肺功能指标,亦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评估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心肌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CMR成像检查的28例重度AR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行CMR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容积指数(LV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构、功能参数及心肌T1值、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值,并采用Pearso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DVi、LVESVi、LVSVi、LV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强化方面,观察组中有15例患者出现对比剂延迟增强(LGE),对照组中未发现LG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肌纤维化方面,观察组初始T1值、ECV均高于对照组,增强后T1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初始T1值、ECV值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403、-0.400,均P<0.05);增强后T1值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r=0.419,P=0.052>0.05)。【结论】CMR T1 mapping技术可反映重度AR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且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与早期心脏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全身转移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该检查可以获得类似PET/CT的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也称之为MR类PET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共41个冠状动脉病变)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为临界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将41个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按FFR检测值分为FFR?0.80组和FFR≥0.80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两组间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的差异,及其与FFR检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FFR0.80组与FFR≥0.80组血管重构指数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16.45,P0.05),两组间斑块负荷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0.53,P0.05),FFR与RI之间显著正相关(r=0.502,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临界病变血管重构可能提示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组织缓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缺血及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以N-乙酰天门氨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生物变化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结果做一致性分析,评估急性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病人,在急性发病期、TK药物治疗14天后分别对其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和临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对脑梗塞进行早期诊断;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磁共振波谱对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分析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实质性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14例肝局灶性增生(FNH)及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5例肝癌和7例转移瘤)的DWI定量分析结果,比较肝脏FNH和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ADC值的差异。 结果 7例肝腺瘤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05±0.28)×10-3 mm2/s,14例FNH 18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13±0.46)×10-3 mm2/s,32例肝脏恶性肿瘤4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96±0.29)×10-3 mm2/s(b=800 s/mm2)。FNH、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ADC值对实质性肝脏良性肿瘤(FNH和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无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