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能够提高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保乳率以及晚期患者的手术率,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规范的影像学评估是乳腺癌NAT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影像医师有必要掌握乳腺癌NAT后的影像学改变及其病理基础,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合理利用影像方法准确评估NAT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MRI鉴别乳腺小肿块(最大直径≤1 cm)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6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的术前乳腺MRI检查图像,其中良性疾病组111例,恶性疾病组49例。比较2组病灶位置、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T2WI信号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年龄的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病灶大小和ADC值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病灶位置、周围脂肪征、形态、边缘、内部强化和TIC类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伴对侧同时恶性肿瘤比例和T2WI信号特征的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数资料亚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绘制年龄和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使用“Forward:LR”法,建立良、恶性疾病诊断模型,计算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输出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1)单因素分析: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周围脂肪征、病灶边缘、内部强化类型、TIC类型、T2WI信号特征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3、11.224、7.628、14.060、21.892;P<0.001、0.004、0.006、0.001、<0.001;Z=-3.952,P<0.001)。(2)多因素分析:年龄>50岁、周围脂肪征阳性、T2WI上略低信号或周边高信号、ADC值≤1.22×10-3mm2/s是提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特征(OR=6.728,95%CI:2.123~21.318,P=0.001;OR=5.545,95%CI:1.306~23.533,P=0.020;OR=31.110,95%CI:2.167~446.576,P=0.011;OR=13.794,95%CI:2.096~90.790,P=0.006;OR=5.802,95%CI:1.350~24.938,P=0.018)。(3)鉴别诊断模型:联合上述特征的诊断模型对乳腺小肿块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分别为89.2%(33/37)、69.4%(59/85)、55.9%(33/59)、93.6%(59/63)和75.4%(92/122)。结论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MRI图像特征表现重叠,单一特征鉴别诊断较困难。联合患者年龄、周围脂肪征、T2WI信号特征和ADC值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 MRI 的特点,以期提高中老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7月手术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且术前行 MRI 检查的患者共162例(217个病灶),本研究将患者分为年轻组(<40岁)156例和中老年组(≥40岁)61例。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点、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特点。结果:本组乳腺纤维腺瘤形态以分叶状(42.4%,92/217)及类圆形(40.1%,87/217)为主,少数为圆形(13.8%,30/217)及不规则形(1.4%,3/217)。边缘清楚者占92.2%(200/217),不清楚者占7.8%(17/217)。年轻组及中老年组在病灶形态及边缘上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部强化以均匀强化(53.5%,116/217)及不均匀强化(44.7%,97/217)为主,少数表现为环形强化(0.5%,1/217)及不强化(1.4%,3/217),两组内部强化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年轻组 ADC 值中位数为1.60×10-3 mm2/s,略低于中老年组 ADC 值中位数(1.67×10-3 mm2/s),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1.55,P =0.121)。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在 MRI 多表现边缘清楚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增强以均匀及不均匀强化为主。中老年组纤维腺瘤在形态学及 ADC 值上与年轻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技术,探究乳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IVIM-DWI多参数值(D值、D*值、f值)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和Ki-67)不同表达情况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搜集怀疑为乳腺癌的患者,术前进行MRI评估,并进行IVIM-DWI成像,利用单指数DWI模型测量ADC值,利用双指数IVIM模型对多b值DWI进行后处理,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获得IVIM各参数值:D值、D*值及f值。追踪所有手术病人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51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乳腺癌ADC值和IVIM-DWI多参数值(D值、D*值、f值)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和Ki-67)不同表达情况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U检验。结果 51例乳腺癌患者共55个病灶。其中ER阳性、PR阳性、HER-2阳性及Ki-67高表达分别为45个、40个、14个、36个病灶。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以Ki-67表达百分比为14%为阈值,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D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D*和f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个乳腺癌病灶中,ER、PR、HER-2阴性组和阳性组的D、D*及f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HER-2阳性组与阴性组及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ADC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Ki-67高低表达组的IVIM-DWI定量参数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了通过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预测Ki-67表达情况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 MRI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单纯型8例,混合型8例)乳腺黏液癌的 MRI 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16例乳腺黏液癌在 MRI 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 T1 WI 呈等或低信号,T2 WI 呈高或明显高信号,其中7例在 T2 WI 上可见低信号分隔。16例中15例进行了动态增强,动态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3例,延迟期2例轻度分隔样强化,1例渐进性强化;早期较明显强化12例,6例表现为早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向心性强化;6例表现为早期环状强化,其中2例延迟期仍为环状强化,4例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其中1例见内部分隔样强化。TIC 早期缓慢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快速强化9例,延迟期7例呈上升型,7例呈平台型,1例呈流出型。DWI 上呈高信号,在 b 值800 s/mm2时黏液癌的平均 ADC 值为(1.78±0.50)×10-3 mm2/s,单纯型黏液癌的 ADC 值(2.11±0.27)×10-3 mm2/s 高于混合型黏液癌的 ADC 值(1.49±0.48)×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P <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 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术前MRI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影像学表现,比较良恶性组间差异,并分析BI-RADS分类评估与病理分类间相关性。结果(1)16例PT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0例、交界性4例、恶性2例;其中2例恶性者均有乳腺肿瘤手术史。(2)T1WI以等信号为主、STIR以高信号为主,大病灶内部更易出血、变性而呈混杂信号。(3)非良性组直径更大、更易呈多结节融合状、TIC更易呈流出型、ADC值更低。(4)MRI对PT的检出率为100%,对PT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62.5%;BI-RADS分类与PT病理低度相关。结论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多样, MRI对PT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穿刺活检甚至术中冰冻对PT的诊断不可靠,确诊仍需对整个病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于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乳腺MRI检查拟诊为非肿块强化(NME)的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及IVIM序列扫描,追踪所有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NME病变 20例(20个病灶)和恶性NME病变27例(30个病灶)。分别测量良恶性病灶组单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IVIM相关参数(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扩散系数D),并进行比较;绘制两组ADC 值及IVIM相关参数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不同指数模型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的最佳参数、诊断阈值和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的ADC值和D值[(1.06±0.27)×10-3mm2/s、(0.85±0.24)10-3mm2/s]均小于良性病灶[(1.32±0.23)×10-3mm2/s、(1.31±0.32)×10-3mm2/s],f值[20.10%(13.38%,40.88%)]大于良性病灶[10.45%(6.28%,2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0),两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而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794和0.717。当ADC取最佳诊断阈值1.1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6.5%。当D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3.3%。当f取最佳诊断阈值13.60%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0.0%。结论:多b值双指数模型IVIM DWI参数中D、f值有助于乳腺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D值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结构扭曲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3月10日本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者的相关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连续性纳入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腺体结构扭曲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病变部位有既往外伤或手术史的患者。最终入组32例病例,其中22例单纯结构扭曲,10例合并微钙化、局灶不对称致密或肿块等征象。分别分析X线摄影腺体结构扭曲伴有其他征象者、单纯性结构扭曲者的阳性预测值(PPV)及进一步MRI检查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腺体结构扭曲且有伴随征象者,PPV为66.7%(8/12),进一步MRI检查减少30%的假阳性诊断;表现为单纯结构扭曲者,PPV为9.1%(2/22),进一步MRI检查减少86.4%的假阳性诊断;未发现MRI漏诊病例。结论:对于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腺体结构扭曲者,进一步MRI检查能够显著提高PPV。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对含可疑钙化良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部切除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48例患者(51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包含可疑钙化。分析病灶内可疑钙化的形态、分布及病灶在乳腺MRI上的表现,结合患者乳腺X线摄影腺体构成、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2±9.5)岁。51个病灶中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33个(64.7%),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8个(35.3%)。乳腺腺体构成以c、d型多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以中度型、显著型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可疑钙化以无定形(58.8%)、成簇(62.7%)多见,且以上表现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中,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78.4%),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多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61.5%)、不均匀强化(84.6%),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42.9%)、均匀或不均匀强化(42.9%),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强化和分布方式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含可疑钙化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在乳腺MRI上以非肿块强化多见,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匀,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强化、内部强化均匀或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儿童身体状况及心理发育与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儿童就医环境现状、儿童就医心理和大众心理以及儿童就医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利用就医环境来影响儿童心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