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胸部DR双能减影图像运动伪影的好发部位,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28例胸部双能减影图像,观察运动伪影出现的位置,测量并比较伪影长度和宽度,分析心率与不同位置运动伪影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胸部双能减影图像中,115例出现黑白条运动伪影,分别位于左心室段(87例,75.65%)、主动脉弓处(82例,71.30%)、右心缘(60例,52.17%)、心膈缘(42例,36.52%)、左心房耳肺动脉段(30例,26.09%)及上腔静脉处(27例,23.48%),在骨组织图像中更为明显;其中15例膈肌伪影明显,经呼吸训练后行第2次摄片,膈肌伪影减小或消失。其中左心室段、主动脉弓段、右心缘处运动伪影的平均长度及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9、3.46,P均<0.05)。心率与左心室段、主动脉弓段运动伪影均呈正相关(r=1.00、0.99,P均<0.05)。结论 心脏搏动及呼吸运动可致胸部DR双能减影图像出现运动伪影,多位于左心室段及主动脉弓段,且心率越快越易出现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白血病胰腺浸润的影像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7例白血病胰腺浸润患者的CT和MRI表现,7例患者中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累及胰头部,2例同时累及胰头和胰尾部。6例表现为肿块型,1例同时表现为弥漫型和肿块型;肿块型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状肿块;弥漫型表现为受累部位肿胀,与胰腺轮廓一样;2例肿块型伴远侧胰管扩张。2例CT上表现为等密度;5例MRI上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乏血供,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胰腺。结论:白血病胰腺浸润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正确认识并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面部除皱术是面部年轻化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随着对于面部老化机制研究的深入,除皱术也从单纯的面部皮下提升,表浅肌肉腱膜系统折叠或提升,发展到骨膜下多层次剥离悬吊.因此,熟练掌握面部除皱术中涉及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将有利于提高面部除皱术的安全性.现将面部除皱术中所涉及的相关应用解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8岁,因双侧臀部异物性结节30余年,多发破溃2年,于2016年4月入院。患者40年前因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反复腹痛伴发热,诊断为盆腔感染,双侧臀部肌内注射青霉素抗感染,随病情反复间断注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左侧胸壁胸小肌下冬眠瘤一例。患者,男,61岁。CT表现为左侧胸壁胸小肌下椭圆形低密度为主的软组织肿块,与皮下脂肪接近但不完全相同,CT值约-50HU,内部可见线样、曲线样分隔。MRI平扫表现为轴面T2WI见左侧胸壁胸小肌下水滴状高信号,略低于皮下脂肪信号,其内可见网状线状低信号,轴面T2WI脂肪抑制见该病灶信号明显减低,其内可见网状线状高信号,冠状面T2WI见该病灶信号呈半球状,轴面T1WI脂肪抑制可见该病灶信号低于皮下脂肪信号,其内可见网状线状低信号,DWI未见信号增高。病理诊断:(左侧胸壁肿物)冬眠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浆膜下带蒂子宫肌瘤粘液变性的MRI影像特征,为其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方法: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粘液变性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平扫、增强扫描表现。结果:7例都以蒂状结构与子宫相连,其中位于子宫底浆膜下2例,子宫颈浆膜下3例,子宫体浆膜下2例,7例均发现有血管样结构与蒂状结构伴行。7例T 2WI上均呈不均匀高信号,DWI上均呈不均匀高信号,ADC值减低。结论:浆膜下子宫肌瘤粘液变性T 2WI呈混杂高信号及含血管样蒂状结构与子宫相连,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阴囊部位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外科诊疗过程及疗效,探讨处理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治疗阴囊部位Fournier坏疽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诊断、创面清创及后期创面重建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阴囊部位细菌培养均呈阳性。UFGSI和LRINEC中位评分为4(2~8)分和2(1~5)分,分数高低与住院天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相符。其中3例经1次清创、5例经2次清创,之后采用负压辅助系统治疗;待创面新鲜后,采取直接缝合1例,局部皮瓣修复1例,自体中厚皮片植皮6例,均痊愈出院。中位随访16.5(11~2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和UFGSI、LRINEC评分,对于阴囊部位Fournier坏疽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采取早期多次清创,并应用负压辅助系统,以及后期根据创面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沟通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