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3.28~5.76)mm和1.98(0.94~3.03)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最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形态及整体状况进行定量评分 ,从而对欲行介入封堵的ASD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作标准化评价。方法  2 10例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的ASD患者 ,所有病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 ,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并根据ASD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边结构进行评分 ,并据此对ASD进行评价。结果  2 0 4例封堵成功 ,TEE测量ASD最大径 4~ 3 1mm[平均 (19.7± 6.3 )mm ] ,选用封堵器大小 10~ 3 6mm [平均 (2 3 .8± 6.6)mm ]。 6例失败。ASD评分≤ 6分为封堵适应证 ,7~ 9分为相对禁忌证 ,10~ 12分为封堵禁忌证。结论 TEE是诊断ASD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应用TEE评分系统可对ASD封堵适应证作术前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两种国产经导管自膨式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Venus-A、VitaFlow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性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华中阜外医院采用一代Venus-A瓣膜/VitaFlow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79例重度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Venus-A组54例,VitaFlow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和1年随访结果。结果 Venus-A组、VitaFlow组瓣膜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VitaFlow组与Venus-A组相比球囊预扩张比例较低(88%比100%)、后扩张比例较高(12%比0)(均P<0.05)。两组患者TAVR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术后1年Venus-A组中量及以上瓣周漏发生较VitaFlow组少(5.8%比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低(P>0.05)。Venus-A组、VitaFlow组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7%、0(P>0.05)。结论 虽然两种自膨胀瓣膜在TAVR治疗重度AS患者术中行球囊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有差异,但术后近期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完成了“一站式”治疗:全麻插管下先完成主动脉及心室造影,若发现有明确的体-肺侧支血管即予以经导管栓塞,随后立即完成外科根治术(杂交组)。选择同期住院仅接受单纯外科根治术的26例重症F4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科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组中有20例患者接受了体-肺侧支栓塞术,其中2例因侧支血管太细放弃栓塞、4例未发现明确体-肺侧支血管。共采用Cook不可控弹簧圈50枚栓塞了38支侧支血管,另有两例采用明胶海绵团块栓塞侧支血管,所有患者均获栓塞成功,无异位栓塞发生。杂交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单纯外科组有两例患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现象,术后2~5d内接受了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杂交组较对照组总住院时间(19.5d比25.6d)、术后ICU监护时间(50.3h比82.6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h比38.6h)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1min比131.3min)均要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供良好手术野、减少术后灌注肺的发生,在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能提高外科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在综合评估指导下,高海拔地区患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即刻、短期疗效。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指脉氧饱和度、心脏听诊、胸片、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估手段对18例患者进行评估,分别在不同时机进行吸氧试验和封堵试验,封堵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16例封堵有效,释放封堵伞,1例封堵后肺动脉压上升收回封堵伞,1例患者因动脉导管过大不能有效封堵而放弃封堵。经评估后可直接封堵组吸氧前后肺-体循环血流量的比值(Qp/Qs)均大于试封堵组;封堵后肺动脉平均压低于试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肺高压危象和严重并发症;患者心功能改善,心脏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针对高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药物、吸氧治疗,选择时机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栓塞治疗肺动脉-左房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14岁。自幼紫绀伴活动后心悸气短就诊。体检 :口唇紫绀 ,杵状指 (趾 )。听诊 :心脏无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X线胸片 :肺血正常 ,左房耳部轻度凸出 ,余各房室无明显增大。右下肺心影旁有一粗大圆弧状血管影 ,透视下可见其有明显搏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 :左心房室轻度增大 ,余心脏各房室与瓣膜结构正常 ,未见异常血流存在。右心声学造影 :静脉推注造影剂后 ,右心房室充盈瞬间 ,左心房室快速充盈 ,诊断为肺动 静脉瘘。心电图 :心房扩大 ,双室肥厚。右心导管检查 :右心各部血氧和压力正常 ,股动脉血氧饱和度 82 .2 %。肺动脉造影 …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VSD的70%左右~([1])。膜周部VSD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典的外科修补手术和介入封堵术。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VSD最早由Lock等在1988年报道~([2]),但是在这项技术开展的早期,由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其推广应用受到较大限制。2002年以来,随着Amplatzer VSD封堵器的问世,尤其是国产封堵器的应用,VSD介入封堵治疗病例数迅速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是严重迟发并发症也时有报道~([3~6])。为进一步探讨VSD封堵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膜周部VSD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房间隔缺损(ASD)解剖模型,探讨3D打印模型在特殊类型ASD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行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输入FitMe影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根据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介入治疗并制定介入手术方案。结果 25例ASD模型均制作成功。对7例多孔型ASD采用ASD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4例下腔型ASD采用PDA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余病例由于缺损直径过大或结构特殊未行介入治疗。结论 3D打印ASD模型技术具有可行性,对于较为复杂的ASD可通过术前模拟介入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对17例多孔性ASD(12例为2孔,5例为3孔)患者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植入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2~3个缺损。术后复查ECG、X线平片及TTE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术中超声测量ASD大、中和小缺损直径分别为(13.94±3.21)mm、(9.65±2.64)mm及(4.80±1.92)mm。16例获得成功(16/17,94.12%),1例因第2个ASD不适于封堵而放弃,改行外科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植入封堵器32枚,共闭合缺损37个,所植入大、小封堵器直径分别为(20.75±4.07)mm和(16.94±3.75)mm,较术中超声所测大孔及中孔ASD径分别增大(7.06±2.65)mm、(7.44±3.25)mm。术后3例残余微或少量分流(2例为3孔ASD),分别于术后第2、3天及3个月复查时消失。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1个月后消失。随访X线胸片测心胸比及超声测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采用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A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 对经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血管疾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EBCT检查,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11例患者入选,并与超声心动图、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心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进一步的比较及评估。结果 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4例,均为女性成年人。合并多发心血管畸形7例,其中合并复杂畸形3例,均为男性儿童和左肺动脉缺如;合并单发心血管畸形4例,其中3例为右肺动脉缺如。结论 (1)儿童时期明确诊断的一侧肺动脉缺如多合并有心血管畸形,且左肺动脉缺如多见,成年人明确诊断的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多为右肺动脉缺如。(2)EBCT对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较之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与心血管造影各具独特优势,但EBCT为无创检查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