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信号蛋白3A(Sema3A)对成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以1.0、0.1、0.01 μg/ml重组Sema3A蛋白作用成肌细胞,并设置对照组,采用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RT-qPCR检测成肌分化因子的表达。对1.0 μg/ml重组Sema3A蛋白干预的成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T-qPCR进行转录水平验证。结果 IncuCyte细胞成像计数显示,Sema3A可促进成肌细胞增殖,其中1.0 μg/ml Sema3A组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17.36%(P<0.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ema3A可使成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其中1.0 μg/mlSema3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较对照组升高69.66%(P<0.001)。RT-qRCR检测结果显示,Sema3A可上调部分成肌分化基因的表达,其中1.0 μg/ml Sema3A可使Myf5MyoG基因表达分别升高37.4...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O p g基因敲除导致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初步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Opg基因敲除小鼠各5只,分别设为野生型组与基因敲除组,取左侧股骨和腓肠肌,采用显微CT扫描评价骨微结构,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腓肠肌中亚精胺含量。另取3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18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和3月龄雄性Opg敲除小鼠各10只,分别设为年轻野生型(WT-Y)组、老年野生型(WT-O)组和年轻基因敲除(OPG-Y)组,取腓肠肌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野生型组比较,基因敲除组小鼠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密度降低,皮质骨结构破坏,腓肠肌重量降低,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P<0.05)。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WT-Y组比较,WT-O组小鼠中参与葡萄糖代谢、磷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的葡萄糖-1-磷酸、D-葡萄糖-1,6-二磷酸、多种氨基酸、胆碱、肉碱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上调,而γ-氨基丁酸、亚精胺、泛酸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下调。与WT-Y组比较,OPG-Y组小鼠中胆碱、β-甘油磷酸、壬二酸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上调,而亚精胺、泛酸、N6,N6,N6-三甲基-亮氨酸等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可比性更好、定位更精确的骨小梁取样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样本库中挑选2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将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股骨头大小相近(直径相差<2 mm)的标本配成一对,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标准取样方法,B组采用传统取样方法。对比两种方法取出骨柱在形态结构、轴心平均偏转角、密度值变化3方面的差异。结果传统取样组骨小梁分布不均、走行各异、小梁间延续性差且断端较多。对比标准取样组与传统取样组标本在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轴心偏转角度,前者小于后者(P=0.006)。对比骨密度参数差异,两组浅层各骨密度参数值均小于改组深层密度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梁密度均一系数比较,标准取样组小梁均一系数大于传统取样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P=0.0008)、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n/trabecular volumn,BV/TV)(P=0.0034)、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P=0.000)、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P=0.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时,骨小梁取材部位的差异有可能造成人为偏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两种卵巢切除术式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便捷性及安全性。方法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背侧部双切口手术组(OVX 1,n=20)、腹部正中切口手术组(OVX 2,n=20)分别进行相对应卵巢切除术,对比两种术式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结果 OVX 1组与OVX 2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26.35±7.55) min和(30.95±6.39) min,OVX 1组较OVX 2组手术时间短(P<0.05)。OVX 1组与OVX 2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1±0.81) g和(1.82±0.77)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X 1组与OVX 2组术者操作成长曲线(大鼠数量-手术时间,大鼠数量-手术出血量)均呈现负性相关(r=-0.8468,P=0.000,r=-0.7882,P=0.000;r=-0.9034,P=0.000, r=-0.8912,P=0.000)。OVX 2组1例术后切口开裂感染,两组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OVX 1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第5腰椎平均骨密度分别为(0.376±0.021) g/cm2和(0.264±0.026) g/cm2,OVX 2组为(0.371±0.016) g/cm2和(0.275±0.019) g/cm2, BMD均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两组大鼠剖腹探查发现,OVX 1组无腹腔粘连,OVX 2组腹腔粘连严重。结论背侧部双切口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操作更为简便、手术用时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 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交流和信息通讯,不同来源外泌体的靶向性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骨组织的靶向性目前研究较少.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某些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损伤的骨组织具有靶向性和修复作用.目的 探索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质疏松小鼠体内的骨靶向性.方法 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乳腺癌细胞(4T1)、肾上皮细胞(293T),提取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利用DiR荧光染料进行外泌体染色,静脉注射至骨质疏松小鼠体内并进行活体、离体外泌体分布的观察,比较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小鼠股骨的聚集情况.结果 活体荧光动态观察显示MSC、MC-3T3-E1来源外泌体在小鼠股骨显著聚集,且在第3天达到聚集高峰.4T1和293T来源外泌体则未观察到聚集.第3天处死小鼠,离体解剖下肢骨做活体成像和股骨病理切片染色,结果证明MSC来源外泌体在股骨聚集最多,MC-3T3-E1次之,而4T1和293T为阴性.结论 MSC、MC-3T3-E1来源外泌体具有骨靶向性,4T1、293T来源外泌体则无骨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与贫血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贫血能否作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髋部骨折数据库中纳入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之间入院、年龄≥50岁且髋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744例。根据入院后首次血红蛋白检测值区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贫血组患者年龄、输血患者数、粗隆间骨折患者数和采用髓内固定患者数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数、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发热的患者数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等危险因素后,贫血增加了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发热的发病风险(P<0.05)。另外,贫血显著增加了女性骨折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病风险(P<0.05)。结论 贫血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发生髋部骨折的女性患者,贫血是预测术后总体并发症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易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失衡,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新型治疗策略意义重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产生的外泌体参与骨代谢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修复并调控骨相关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功能,促进血管再生与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有望成为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向。本文对MSC源性外泌体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究其实现治疗效应的潜在机制,分析其优势与可行性,旨在为MSC源性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号素3A(semaphorin 3A,Sema3A)属于轴突导向因子超家族的成员.近来研究发现,该蛋白在骨自稳态和骨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从Sema3A的生物学特性、细胞调控作用和对骨骼系统的神经分布影响等方面出发,对Sema3A在骨自稳态和骨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骨质疏松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维立体(3D)培养与传统贴壁培养(2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探索前者在促进骨形成相关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hUC-MSCs分为2D组与3D组分别进行培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同时应用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法检测3D组细胞的活性;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提取2D组与3D组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并分为2D外泌体(2D-Exo)组与3D外泌体(3D-Exo)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表征。在体外应用2D-Exo及3D-Exo干预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RT-qPCR鉴定2D-Exo、3D-Exo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2D组比较,3D组细胞大小均等,聚拢成球形生长;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可见3D培养的hUC-MSCs具有较高活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2D组比较,3D组上调基因富集于骨矿化、软骨发育、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骨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细胞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