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本指南仅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所制定。脆性骨折亦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将30只SD大鼠采用闭合骨折髓内固定的方法制成股骨中段短斜性骨折,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骨折端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造模第8周处死大鼠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微生物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制备成功率为86.7%.造模后8周影像检查可见骨折断端有骨吸收、骨溶解及骨膜反应.结论 闭合骨折髓内固定后于断端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的造模方法操作简便,术中所受外界干扰因素少,通用性好,符合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情况下骨强度的降低是否与其微观能量耗散有关。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头为研究对象。筛选所有样品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匹配骨密度水平趋近而机械性能差异显著的目标样本,研究其骨强度的变化(杨氏模量异质性)。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号和3号为目标样品,其BMD值分别为322.29与327.12 mg/cm~3,失效所需能量分别为(1.05±0.09)和(0.44±0.04)J,两个样品的BMD值最为接近,且失效所需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号样品模量高低呈散在分布;3号样品模量以中央垂直线为轴,轴两侧模量分布相对均匀,上方模量较低,下方模量较高。1号和3号目标样品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2.17±0.94)和(13.55±0.72)GPa。结论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骨的纳米级异质性改变,从而改变能量的耗散,影响骨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可比性更好、定位更精确的骨小梁取样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样本库中挑选2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将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股骨头大小相近(直径相差<2 mm)的标本配成一对,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标准取样方法,B组采用传统取样方法。对比两种方法取出骨柱在形态结构、轴心平均偏转角、密度值变化3方面的差异。结果传统取样组骨小梁分布不均、走行各异、小梁间延续性差且断端较多。对比标准取样组与传统取样组标本在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轴心偏转角度,前者小于后者(P=0.006)。对比骨密度参数差异,两组浅层各骨密度参数值均小于改组深层密度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梁密度均一系数比较,标准取样组小梁均一系数大于传统取样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P=0.0008)、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n/trabecular volumn,BV/TV)(P=0.0034)、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P=0.000)、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P=0.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时,骨小梁取材部位的差异有可能造成人为偏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 K)为表达于破骨细胞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是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的关键酶。相关研究证实,抑制其活性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个新思路。当前最新研发的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 (ODN),可有效抑制骨的吸收且不抑制骨的形成,耐受性好,无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两种卵巢切除术式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便捷性及安全性。方法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背侧部双切口手术组(OVX 1,n=20)、腹部正中切口手术组(OVX 2,n=20)分别进行相对应卵巢切除术,对比两种术式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结果 OVX 1组与OVX 2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26.35±7.55) min和(30.95±6.39) min,OVX 1组较OVX 2组手术时间短(P<0.05)。OVX 1组与OVX 2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1±0.81) g和(1.82±0.77)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X 1组与OVX 2组术者操作成长曲线(大鼠数量-手术时间,大鼠数量-手术出血量)均呈现负性相关(r=-0.8468,P=0.000,r=-0.7882,P=0.000;r=-0.9034,P=0.000, r=-0.8912,P=0.000)。OVX 2组1例术后切口开裂感染,两组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OVX 1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第5腰椎平均骨密度分别为(0.376±0.021) g/cm2和(0.264±0.026) g/cm2,OVX 2组为(0.371±0.016) g/cm2和(0.275±0.019) g/cm2, BMD均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两组大鼠剖腹探查发现,OVX 1组无腹腔粘连,OVX 2组腹腔粘连严重。结论背侧部双切口卵巢切除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操作更为简便、手术用时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胎球蛋白A 作为一种系统的钙化抑制剂在骨矿化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矿化早期,其能保证钙磷矿物成分的稳定,不在肌肉、血管等其他软组织中沉积,最终在骨、牙齿的胶原纤维特定位置沉积。本文就胎球蛋白A 在骨矿化早期中,保证矿物质在传递过程中稳定的机制,即钙-胎球蛋白单体、初级钙-胎球蛋白微粒、成熟钙- 胎球蛋白微粒的形成、发展、清除机制进行总结,以加深对骨矿化过程以及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异位骨化等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原核表达的重组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蛋白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预防作用,并与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伦磷酸钠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雌性KM小鼠24只,3月龄,卵巢切除造模后按体重随机分3组:重组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蛋白组(1.5mg/kg,2次/周),阿伦磷酸钠治疗组(0.21mg/kg,1次/周),对照组(PBS缓冲液,0.2ml,2次/周)。给药12周后,通过体重、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骨组织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及Micro-CT检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给药12周后,对照组骨密度(BMD)(92.600±14.319)mg/cc,骨小梁厚度(Tb.Th)(0.094±0.011)mm,骨小梁间距(Tb.Sp)(0.455±0.124)mm,骨体积分数(BVF)0.192±0.023,结构模型指数(SMI)1.388±0.328;重组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蛋白组BMD(133.050±13.022)mg/cc,Tb.Th(0.098±0.009)mm,Tb.Sp(0.365±0.105)mm,BVF(0.291±0.025)%,SMI 0.661±0.384;阿伦磷酸钠治疗组BMD(128.013±16.040)mg/cc,Tb.Th(0.097±0.011)mm,Tb.Sp(0.376±0.104)mm,BVF 0.281±0.024,SMI 0.753±0.307。重组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蛋白能有效抑制去卵巢引起的骨质疏松,具有与阿伦磷酸钠同等效果。与PBS对照组相比,重组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蛋白治疗组股骨远端BMD增加明显,BVF增加,骨小梁结构致密,Tb.Th明显变宽,Tb.Sp变窄,SMI降低,股骨远端脱钙切片TRAP染色破骨细胞几乎完全被抑制。结论:在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重组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蛋白具有阿伦磷酸钠同等疗效,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活性,并预防去卵巢引起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结合后方经皮钢板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采用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技术治疗16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8.8岁.按照Tile分型:C1型10例,C2型4例,C3型2例.采用Tometta评估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7.3个月.手术时间8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280 ml.骨盆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骨折复位按照Tometta评估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术后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与贫血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贫血能否作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髋部骨折数据库中纳入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之间入院、年龄≥50岁且髋部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744例。根据入院后首次血红蛋白检测值区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贫血组患者年龄、输血患者数、粗隆间骨折患者数和采用髓内固定患者数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数、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发热的患者数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等危险因素后,贫血增加了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发热的发病风险(P<0.05)。另外,贫血显著增加了女性骨折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病风险(P<0.05)。结论 贫血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发生髋部骨折的女性患者,贫血是预测术后总体并发症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