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张婧  鹿蕾  张勉  刘晓东  王美青  于世宾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167-169,95
目的 探究设计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本科生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和实践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两个口腔本科班学生为主要对象,SPOC实验组采用课前推送学习任务,汇总疑难问题,课堂针对疑难问题集中讲授、结合分组讨论汇报及随堂测试,课后发布作业及学科前沿进行知识拓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基于调查问卷和理论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采取SPOC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考核成绩(P=0.006),并显著提高优秀率。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SPOC教学模式。结论 SPOC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师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提升医学生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10周龄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操作对照组。实验组通过降低大鼠牙冠高度的方法建立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的动物模型,分别于处理后3、10、20、30d处死取材。30d组大鼠于实验处理前1d、处理后10、30d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形态改变。双侧颞下颌关节石蜡包埋、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髁突软骨形态学的改变。结果:①实验3d组与10d组髁突软骨中部厚度较操作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但实验20d组和30d组软骨中部厚度与操作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实验组髁突软骨后部厚度在各时间点均较操作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②实验3d组髁突软骨增殖层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胞核固缩,实验10d组部分关节(4/10)髁突软骨中出现了均质样无细胞区域,实验20d组与30d组髁突软骨各层形态基本与对照组相似;③实验30d组于10d时可见髁突软骨下骨后部出现骨质吸收凹陷,实验30d时凹陷变浅,骨表面又趋于光滑流畅。结论:①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可以引起大鼠髁突软骨中后部的适应性改建;②实验早期改建活动较活跃,晚期改建活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半刚性的、无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软骨具有承重、应力缓冲和辅助运动等多种生理功能。软骨固有的修复能力差,损伤不易逆转且治疗难度大。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适宜的电磁辐射对软骨细胞形态的维持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稳态以及骨关节炎的治疗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就电磁辐射对软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过去的研究通过观察性和干预性临床研究、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以及三维有限元模拟技术等手段,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使得这种关系迄今仍不够清晰。最近的研究重新考察了此前的研究结果,发现静态的咬合异常与TMD关系确实不够明确。但牙列和髁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功能状态都有明显影响,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治疗TMD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尽管咬合异常与TMD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到明确的证实,但对牙列和髁突之间相对位置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TMD,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磨牙牙根发育模式基因1(molar root patterning gene l,Mrpl)的组织表达特征并对其结构进行预测、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磨牙牙根发育模式基因1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Mrpl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通过染色体分析、基因组定位及其他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基因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经RT-PCR检测发现,Mrpl mRNA除了在大鼠磨牙牙胚组织表达外,在发育中的胰、肝、肺、肾组织中也有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rpl定位于大鼠18号染色体长臂18q12.3区,且Mrpl蛋白序列同尿道上皮细胞分化标志膜蛋白Uroplakin Ⅲb(p35)有37%的同源性,跨膜区分析及序列疏水性分析都印证了Mrpl蛋白质序列的第10~40位氨基酸间有一段跨膜序列及疏水区域.结论 Mrpl基因编码产物可能是c端带有多个磷酸化位点的跨膜蛋白,且在多个脏器的发育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照射对下颌髁突软骨的生物学效应及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其中的作用,为今后电磁辐射的应用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辐照组(EMP1组和EMP2组),于辐照后3、12、24 h处死取材.苏木精-伊红(HE)、番红O-固绿、Ⅱ型胶原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Necroptosis关键分子RIPK3、p-MLKL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EMP1组3 h时髁突肥大层大量软骨细胞出现胞核异常深染、增大,12 h、24 h时胞核异常深染现象基本消失;EMP2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EMP1组髁突软骨中的Ⅱ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但EMP2组Ⅱ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EMP1组和EMP2组软骨厚度、蛋白多糖阳性面积百分比与Sham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Sham相比,EMP1组髁突软骨中的RIPK3、p-MLKL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在3 h和24 h显著升高(P<0.01),在12 h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EMP2组中RIPK3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MLKL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在辐照后3 h显著升高(P<0.05)、12 h无明显差异、24 h显著降低(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EMP照射可引起髁突软骨的一过性损伤,Necroptosis参与了EMP照射对髁突软骨的瞬时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思想、课件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本课件的设计与应用对网络课程的制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 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够理想.为明确P TN的诊治理论知识,推广临床非手术治疗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畸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变化对大鼠牙周组织中施万细胞标志物S-100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用正畸皮圈推左上和右下第3磨牙向远中,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左上第3磨牙(移动牙)和右上第3磨牙(正畸移动牙的对颌牙,简称对颌牙)远中根牙周组织内S-100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牙周S-100阳性结构主要集中在牙根中下1/3的远中牙周膜中,移动牙于正畸操作3天后出现S-100阳性结构的增多和聚集,对颌牙则于正畸操作后14天出现S-100阳性结构的增多和聚集,S-100阳性结构增多均伴有血窦的增多。移动牙和对颌牙的上述改变都于28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移动不仅可以造成移动牙,而且可以造成移动牙的对颌牙牙周施万细胞标志物S-100的一过性增多和聚集,以及血窦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