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9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咬合自由度     
上下牙咬合接触是完成咬合功能的必要条件。咬合接触由咀嚼肌收缩产生,同时其通过刺激牙周本体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咀嚼肌的收缩特征,进而调整咬合接触的强度、方向以及接触点的分布。由于存在咬合接触对咀嚼肌的这种反射性调节机制,一些异常咬合会引起咀嚼肌的异常收缩,从而损伤相应组织。因此,避免不必要的咬合接触是修复体设计等咬合治疗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提出咬合自由度的概念,用以描述咬合接触与不接触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程度。咬合自由度越大,说明咬合运动越自如,咬合接触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度越高、干扰性越小。  相似文献   
3.
关节软骨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所承受的功能负荷与咬合密切相关,因而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可以随咬合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建。我们利用大鼠、小鼠进行的实验研究显示,用佩戴金属冠的方法加高小鼠双侧前牙咬合(bilateral anterior elevation,BAE),可导致小鼠髁突软骨明显增厚;而用金属冠制作单侧前牙反[牙合](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不良修复体,则可导致髁突软骨出现明显的退行性变,直至髁突变形。我们利用这些可导致髁突软骨出现增殖性或退行性改建的动物模型进行在体基因修饰实验,探索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与细胞自噬、凋亡、终末分化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例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mycin,mTOR)信号,印第安刺猬信号(India hedgehog,Ihh),以及甲状旁腺素及其相关蛋白受体信号等,其结论有望指导临床工作中在纠正异常咬合基础上,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干预软骨细胞功能,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4.
正畸治疗后是否应该进行调[牙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对正常[牙合]的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正畸后调[牙合]治疗的目标尚不明确。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阐述了正畸结束时进行调[牙合]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调[牙合]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毕单次注射帕瑞昔布钠是否增强布托啡诺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B组),均在术毕前30min静注布托啡诺0.015mg/kg、昂丹司琼8mg,术后行PCIA(布托啡诺0.15mg/kg、昂丹司琼16mg稀释至100ml);P组术毕前30min同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4、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4h的VAS评分、追加镇痛药人数及术后4、24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4h,P组有2例需追加镇痛药,显著少于B组(12例)(P<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加用帕瑞昔布钠可增强单用布托啡诺镇痛时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护骨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8周龄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建立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每组、每性别各处死3只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OPG、RANKL的表达特点。结果OPG和RANKL均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组OPG总体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多(P<0.05);实验2、6、8周组RANKL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多(P<0.05),实验4周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雄性变化趋势相同。结论OPG和RANKL均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翼外肌与颞颌关节的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上下翼外肌的生理功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上下翼外肌在开口运动中分别拉盘、髁向前,均为张口肌,另一种认为下翼外肌参与开口运动,上翼外肌参与闭口运动,二者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块肌肉。那么上下翼外肌功能关系究竟为何?本文检测了13例健康青年男性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上下翼外肌的肌电活动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上下翼外肌在不同功能运动中的肌电变化规律,以期深入了解其功能特征。 1 材料和方法 1.1 受试对象   本校口腔系学员13名,男性,平均年龄22岁(21~23岁),正常牙 合型,无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 1.2 针电极置入方法与记录方式   常规清毒皮肤后,取用50 g/L杜美芬液浸泡30 min以上的单极同心针电极,口外法插入受试者左侧上下翼外肌内〔1〕,并联接JD-2型双道肌电图仪,零电极接于受试者右手腕部。插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休息1 min后,记录以下动作的肌电活动:①ICP紧咬;②小张口(约10 mm);③尽量大张口(因针电极限制张口,仅达25 mm左右,故以下称中度张口)。采样频宽50~2 000 Hz,增益0.05~0.5 mV/cm。用135胶片连续动态照像,记录速度20 mm/s。上述操作均在屏蔽室中完成。 1.3 测量方法   采用放大读片机读片,用分规、游标卡尺测量上下翼外肌肌电幅值(测量精度0.1 mV)。每个动作测量其重复性最好的最大峰值电位3次,以其算术均数为该动作的峰值电位,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 果     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时的肌电检测结果见表1、图1。   上翼外肌电位小张口时较ICP紧咬时低,而中度张口时又较小张口时明显升高。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下头电位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过程中呈递增趋势。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排列和咬合状况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萌出、排列及咬合的特点。方法:17、18、19岁大学生295人(男240人,女55人),取研究模观察。结果:①样本中第三磨牙萌出率为27.46%,3个年龄组间及在口腔内4个区的分布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在萌出的216个第三磨牙中,萌出异常主要为阻生(见于下颌,占26.39%,P<0.01)和因对颌牙缺如而过度萌出(占18.98%)。③26.13%的上颌第三磨牙为颊向位,明显多于下颌第三磨牙的10.38%(P<0.01)。④与对颌有咬合接触关系的第三磨牙共58例91侧,其中咬合异常者35例56侧,即第三磨牙咬合异常的发生率是11.86%。结论:第三磨牙萌出、排列及咬合关系等异常均有较高比例,其临床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1 TMJ的X线检查TMJ的X线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 ,应用历史较长、是TMJ放射影像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TMJ的X线检查对显示骨质改变较好 ,对关节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MRI ,可与关节造影方法结合诊断TMJ盘病变。X线检查可分为平片和断层片两大类 ,平片包括薛氏位 (Schuller’s)片及改良薜氏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 (TPP)、颅底位片、TMJ后前位片等 ,断层片可分为曲面断层片 (orthopantomography)、侧位断层片、后前位断层片等。1 1 薜氏位片可以较好地观察TMJ骨质改变。其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Huo面磨耗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倾斜程度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收藏的3418个下颌第一磨牙中,按下列标准选出3组牙齿进行微机测量。I组:无磨耗组,18个,代表年轻组;Ⅱ组;严重磨耗组,26个,代表年长组;Ⅲ组:Huo面深龋组,18个,代表功能减弱组。样本中所有牙均选以根者,由三位作者遵三盲法进行。结果:Ⅱ组牙冠相对于牙根更向近中倾斜,与I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Ⅲ组与I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重度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的倾斜程度明显大于无明显磨耗组,其机制可能与咬合功能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