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之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4例(对照组);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观察组),对照组依照经验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及发展的临床特点制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按照临床路径表开展医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46±2.6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8±4.12)d;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8.33%、1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为(1.58±1.24)d,对照组为(7.64±1.52)d,观察组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的费用是(247.82±89.62)元,相比于历史对照组的(2396.53±158.8)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而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范使用时机、疗程,降低抗菌药物的总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评估脑外伤伤情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伤后第4天、第8天测定其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水平,再按伤情及有无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血肿增大进行组间比较。另选20例年龄及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TF、D-D水平入院时显著升高,此后水平逐渐下降。GCS>8分患者及血肿无变化患者TF、D-D水平下降较快,第8天接近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CS≤8分患者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患者。血肿无变化组入院时最高,伤后8 d时TF接近正常上限值;血肿变化组的TF、D-D水平均持续高于对照组和血肿无变化组。结论早期检测脑外伤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对伤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在修补颅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经螺旋CT(层厚≤5mm)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快速成型技术预制的三维EH(epoxide acrylate maleic,EAM;hydroxyapatite,HA;mixer of 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对53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颅骨修补,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外形均满意;2例有轻度的头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消失;未见其他颅骨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4.
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修补颅骨缺损5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在修补颅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7-05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均符合颅骨修补适应证.颅骨缺损原因:创伤41例,高血压7例,肿瘤3例,动脉瘤2例.13例患者为双侧颅骨缺损.额部颅骨缺损5片(其中合并眶部严重缺损2例),颢部9片,额颞部42片,颞顶部3片,项枕部4片,额顶部3片.单片最小缺损面积为4 cm×6 cm,最大缺损面积12 cm×18 cm.全部患者均采用经螺旋CT(层厚≤5 mm)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快速成型技术顶制的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进行颅骨修补.观察有无切口感染、排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对塑形的满意率达100%.其中2例患者曾分别于术后4 d和1周时出现轻度皮瓣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后积液于短时间内消失.未见其他颅骨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文设计了基于永磁体标记的胶囊内镜旋转测量定位模型,为实现人体内胶囊内镜的定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Biot-Savart定律及环形电流的空间磁场分布模型,建立了全新的旋转定位模型;采用GF708型单轴磁传感器对磁场数据进行获取,并对旋转测量的定位数据进行求解。结果永磁体位于平面内随机位置时定位结果显示,磁体距离圆心r平均误差为0.19 cm,永磁体所在半径与正北方向的偏转角的平均误差为0.019 rad,永磁体轴向同所在半径所成夹角α的平均误差为0.049 rad,实验结果证明该设计切实可行。结论旋转检测具有复杂度低、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对人体内胶囊内镜的定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脑外伤后NO、ET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并予依达拉奉静滴,30 mg/d,共用28 d,于伤后1 d、4 d、14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O-1、ET结果的变化。伤后3个月行预后判断GO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4 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O、ET的数值,改善颅脑外伤的血液流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额叶脑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额叶脑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枕大池2次注血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3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在蛛网膜下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n=6)和SAH组(n=24),其中SAH组分别于第1、3、5、7天随机均分为4组(n=6)。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学变化,测定血管腔内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额叶脑组织中TGF-β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各组基底动脉内径明显减小(P〈0.01);SAH1d时额叶脑组织TGF-β1表达增加,3d时达高峰,而5、7d时低于1、3d(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AH后额叶脑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并与CVS有关,提示TGF—β1参与了CV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致死率约40%,再次破裂出血后的死亡率50%~75%。因此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并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积极防治动脉瘤再次出血,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死、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2003年1月--2008年1月本科对经DSA明确诊断的21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现将该组病例有关资料结合作者在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手术治疗中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其脑外伤后的变化及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测定入院时、伤后第4及第8天血浆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脑外伤患者的TF、D-D水平于入院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第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第8天时接近正常范围.GCS≤8分组的TF、D-D水平持续高于GCS>8分组和对照组(P<0.01);GCS>8分组伤后8 d时的TF水平基本降为正常值,而GCS≤8分组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组(P<0.01).预后不良和死亡组同样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 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高凝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对脑外伤伤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印佳  吕远  方涛  蔡军  季海明  刘艺春  余坚  段晓春  左刚 《重庆医学》2021,50(7):1187-1190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联合亚低温对重度颅脑外伤(sTBI)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每组43例.两组给予不同频次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其中A组高压氧治疗每天2次,B组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中度残疾率明显高于B组,重度残疾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MBP、GFAP、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s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GAB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肺不张、室性心律失常、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每天2次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sTBI患者,对脑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更明显,可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