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血管新生是目前缺血后脑保护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调控角度探讨地黄梓醇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19年4—8月,将采用0.9%氯化钠溶液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终浓度为1 mg/ml的梓醇溶液处理的HUVECs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对照组HUVECs的OD值低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为(1.871±0.152)%。(2)以培养0 h为对照,实验组培养12、24 h迁移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HUVECs培养24 h迁移细胞数量均多于培养12 h(P<0.05)。(3)两组HUVECs的VEGFR-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UVECs的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梓醇通过上调VEGF、VEGFR-2表达而促进HUVECs增殖、迁移,进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蠕形螨的DNA为模板,对蠕形螨简单重复序列锚定PCR(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对ISSR引物进行筛选,为ISSR分析奠定基础。方法用自然沉降法收集山羊蠕形螨,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山羊蠕形螨DNA,并以此为模板,以(CA)8RG(R为1分子的嘧啶)为引物,利用正交实验法,从Mg2+浓度、引物用量、dNTPs、DNA模板用量和TaqDNA聚合酶以及退火温度对蠕形螨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以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ISSR-PCR的引物。结果 ISSR-PCR 25μL最佳反应体系包括:0.4 mmol/L Mg2+、30 pmol引物、30~60 ng模板DNA、2u Taq酶,最佳退火温度为49℃、循环35次。筛选出10条条带清晰、多态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结论筛选出蠕形螨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理想的引物,为蠕形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足及外生殖器的超微结构,并讨论其分类意义.方法 用刮片式及镊式取螨器从成人额部皮肤取出活螨,用显微操作技术清洗分离后1h内用ESEM进行扫描、拍照.结果 清楚地观察到两种人体蠕形螨足和外生殖器的超微结构.发现两种蠕形螨足爪的形态和数目、外生殖器的位置和外形均不同:毛囊蠕形螨的足较粗壮,有股距,每足跗节具双叉爪、三叉爪各1个,叉爪较钝,双叉爪后有一指向后方的爪距;雌螨阴门位于腹面第4对足水平正中,纵向裂缝状阴门与其前方的一弧形皱褶呈锚状;雄螨外生殖器位于背部4个背足体毛中央,阳茎呈毛笔头状可从生殖口伸出.皮脂蠕形螨足较细,无股距,足跗节的叉爪尖锐且数量和外形变异较大,无爪距;雌螨阴门位于腹面第4对足水平正中之后,纵向裂缝状阴门与其前后两条弧形皱褶呈"工"字形;观察50条皮脂蠕形螨未见雄性外生殖器.结论 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人体蠕形螨.标本不需特殊处理,得到的图像清晰、饱满.足和外生殖器超微结构的不同对于两种蠕形螨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地黄梓醇对中风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从行为学、外周血清及脑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梓醇干预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MCAO)联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KD)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特点。方法总结3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肌电图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以肢体近端和延髓受累为主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均可见上肢震颤,其中2例患者可见口周肌束震颤;3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均升高(分别为1201、817、1247U/L);3例患者肌电图均呈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并存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等感觉神经病变的表现。3例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次数均40(分别为48、51、52)。结论 KD的临床特点为缓慢进展的延髓和四肢肌肉萎缩无力,伴有内分泌或代谢异常;KD的肌电图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伴有感觉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观察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口器,判断其性质、食性和致病性。方法用显微操作技术清洗处理活螨,并用ESEM观察。结果与结论用ESEM观察到毛囊蠕形螨具有一种特殊的刺吸式口器,内有口针,皮脂蠕形螨也有类似的口器,但无口针。  相似文献   
8.
地黄根据炮制方式有鲜地黄、生/干地黄与熟地黄之别,应用方法不同其功效迥异。自《神农本草经》以降,历代医家对地黄的功效认识与临床应用各有重点,其"活血生新"功效经历了重视、忽视、再发掘的过程,地黄梓醇促血管新生效应是其"活血生新"功效的微观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地黄梓醇对中风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从行为学、外周血清及脑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梓醇干预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诱导抑郁样行为建立中风后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7 d。造模结束后分别于第1天、第4天、第7天采用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测定评价大鼠的行为,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ELISA试验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中5-HT、NE、BDNF水平。结果:梓醇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在旷场试验中干预后第4天和第7天穿越格数、站立次数、移动总距离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架十字迷宫测定,干预后第4天和第7天梓醇干预组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OE%)、进入开放臂时间的比例(OT%)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地黄梓醇可以明显增加大鼠的自发活动,缓解抑郁症状。处理动物后取病变脑组织,经TTC染色显示,梓醇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比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ELISA试验,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第4天和第7天梓醇干预组血清5-HT、BDNF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第4天、第7天梓醇干预组与模型组血清N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梓醇干预组海马5-HT、BDNF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梓醇干预组与模型组海马N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地黄梓醇可以提高中风后抑郁大鼠5-HT、BDNF水平,对NE改善并不明显。结论:地黄梓醇可改善中风后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调控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与促进BDNF分泌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