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1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29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897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21篇
综合类   1723篇
预防医学   649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549篇
  7篇
中国医学   694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影响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变化趋势,分离出年龄、队列效应。方法 基于CLHLS(2002—2018)多重队列追踪数据,以Stata16.0软件为工具,运用分层生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个体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慢性病数量对认知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队列对认知水平的变化具有独立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认知水平的城乡、性别差异明显;较年轻出生队列的老年人认知水平较好,认知水平的城乡差异随着队列的年轻化而变大,性别差异在较年轻队列有略微缩小的趋势。结论 影响认知水平因素复杂,认知障碍会增加医疗成本及照护负担,因此需准确把握老年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与作用路径,从而为卫生服务、养老保障、长期医疗照护的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等多部著作为方源,收集含有海马的相关方剂,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构建。结果 共筛选有文献记载的含海马方剂154首。从剂型看,大多为散剂,从方剂分布年代来看,海马的应用虽然有很长历史,但是古代应用并不广泛,现代应用较多。通过对配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与海马配伍频率较高的是“鹿茸”、“熟地黄”、“肉苁蓉”等补益药物。从功效主治方面看,大多数方剂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健脑等功效;主治病症中,除“阳痿”、“癥瘕”、“疔疮”等《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疾病之外,还可治疗“虚劳”、“健忘”、“瘿病”、“不寐”、“痹证”、“小便淋沥或不通”等。对其进行关联关系分析发现,海马配伍补肾温阳的效果较为明显,多用于治疗阳痿,且腰痛、虚劳、遗精、健忘、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补肾关系密切;在治疗癥瘕时,多与醋、樗鸡、干漆、硇砂、斑蝥、水蛭、没药、当归配伍。结论 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含海马方剂的常用剂型、分布年代和药物配伍规律,发现了历代医家应用海马的临床经验,还探索了海马的潜在应用价值。海马作为一味海洋中药,具有温、补、托、消等特性,除常用于治疗阳痿外,还可用于治疗腰痛、健忘、瘿病、不寐、痹证等病症,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海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涎腺导管癌不同,即使存在浸润,仍具有良好的预后,罕见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因此精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 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 %,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 %),骨量减少者292人(58.4 %),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 %),骨量减少者153人(61.2 %),骨量正常者76人(30.4 %);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 %),骨量减少者139人(55.6 %),骨量正常者39人(15.6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 % (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 %(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 – 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 057,P=0.945)、HR(F=0. 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 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26例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 转移性肝癌1例), 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 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 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 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 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6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 实验组10例疼痛明显缓解, 对照组仍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 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30天和6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7% vs.64%和54% vs.3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射治疗中的耐受性良好, 未发现3~4级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弥漫性肝癌(原发或转移性), 出现肝区疼痛症状患者, 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 患者耐受良好, 可明显缓解疼痛, 并提高生存质量, 但对延长生存期尚无获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随机搜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收入我院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88例,将8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