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Pick病的脑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ick病患者脑萎缩变化的特点,并动态研究脑萎缩变化的程度和病程及临床之间的相互相关系。方法 2例Pick病患者分别进行5次和7次脑MRI动态观察,并和6例Alzheimer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ick病早期以Kluver-Bacy综合征和情感障碍为突出,人格改变、行为异常、语言障碍为显著,而智能减退相对较轻较晚,脑MRI以额或/和颞极萎缩为主,尤其颞上回前1/3为明显,其脑MRI的改变和临床特征及病程相一致。“刀片”状、“剪刀”像和“锥柱”样或“蘑菇”状脑萎缩改变可能是Pick病的特点。结论 充分认识这些特征,以利于Pick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淀粉样β蛋白变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进行性间质肥大性多神经病,于1893年Déjérine-Sottas 首次报导于婴儿期和儿童期起病的两个兄妹,表现为足畸形、脊柱后侧突、肢体远端无力、萎缩、感觉障碍,上肢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瞳孔光反射迟钝和眼球震颤。其中女性45岁死亡,后期已不能行走。尸检发现周围神经粗大。至1896年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为 Déjérine-Sottas病。国内仅见陆氏报导1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经神经活检证实的典型病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原发生中脑出血是很少见的,在脑CT用于临床以前诊断比较困难,常被误诊为大脑半球出血并发脑疝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将我院经尸检和脑CT确诊的6例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A1β-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1β-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1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1β-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1β-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临床体征及核磁共振(MRI)对照临床确诊的老年脑梗死47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探索病变部位(中脑、桥脑、延髓),左或右侧以及病灶大小和BAEP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47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38例(80.9%),BAEP的异常率与病变部位有关,与病变大小呈正相关,可以为病变定侧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我们认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诊断脑干梗死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 ,缺血性卒中已成为老年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还有增加的趋势 ,故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自 70年代提出脑卒中的血管缺血学说以来 ,相继发现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等在缺血性卒中发生中的作用。局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 ,使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半暗带改变得到了病理学证实。近年提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在于挽救可逆性缺血组织 ,即保护缺血半暗带 ,防止或缩小缺血引起的脑损害 ,减少梗死灶体积 ,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新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系统萎缩脑和脊髓内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并评估其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Gallyas-Braak银染色法研究4例经临床和传统病理方法诊断的多系统萎缩的脑和脊髓标本,以8例运动神经元病的脑和脊髓,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同龄人脑标本作对照。结果 4例病例中3例的脑和脊髓白质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该包涵体位于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呈半月形、镰刀形、火焰形。主要分布于脑桥、小脑、苍白球-壳核、延髓白质纤维束,脊髓外侧束,且与髓鞘变性脱失的分布一致。另有1例临床缺乏植物神经症状,黑质和脊髓中间外侧柱细胞无明显病变者,其脑和脊髓白质未观察到这种包涵体。所有对照病例的脑和脊髓白质内也未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是散发性多系统萎缩特异性较高的病理标志,提示少突胶质细胞变性可能与多系统萎缩的髓鞘脱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美金刚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疗效与耐受性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美金刚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AD患者258例(MMSE检查5~18分),随机分入安慰剂组(PBO,n=130)或美金刚组(MEM,n=128),分别仅给予安慰剂或安慰剂及美金刚(10~20mg/d)治疗,共16周。主要疗效评估以坚持服用研究药物并在第16周接受严重障碍量表(SIB)评估的患者(完成16周研究集,CS16集)为对象,以SIB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为指标;次要疗效评估分别以CS16集和全分析集(FAS)为对象,以MMSE、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和AD合作研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19)为指标。安全性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不良事件。结果 共236例患者(MEM 117例;PBO 119例)进入疗效分析,尽管两组的SIB评分均较基线时有所提高,两组的主要和次要疗效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st—hoc数据评估发现有两个因素造成疗效分析结果的偏倚,舍弃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患者数据后再次进行分析:美金刚组(n=94)的16周末SIB(MEM:PBO=2.2:0.3,P=0.04)、MMSE(MEM:PBO=1.0:0.1,P=0.03)和ADL评分变化(MEM:PBO=0.1:-1.6,P=0.02)与安慰剂组(n=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美金刚的疗效优于安慰剂,显著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使日常生活能力维持稳定。美金刚的耐受性良好,其不良事件特征与安慰剂相似。结论 本研究为已有资料提供了更多支持,表明美金刚对中重度AD患者有效、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对Wilson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2 0例经临床确诊的Wilson患者的临床与脑MRI表现。结果 :基底节对称出现的长T1长T2信号伴脑干病变是本病特征之一 ,苍白球T2低信号为本病特征之二 ;异常信号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病程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在Wilson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研究影像与临床关系等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