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方法选取42例未用药双相障碍抑郁期患者(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及右利手与之相匹配的59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白质纤维束图谱,将大脑白质组织分割为20条公认存在的粗大纤维束,应用PANDA软件计算每个被试者每条白质纤维束的4项平均弥散属性,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比较2组在20条白质纤维束上弥散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弥散指标与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左侧钩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低于对照组(0.40±0.01与0.41±0.01,P=0.001);胼胝体辐射线额部FA值低于对照组(0.36±0.02与0.38±0.02,P<0.001);左侧钩束径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高于对照组(6.57×10^-4±2.41×10^-5与6.40×10^-4±2.42×10^-5,P=0.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组弥散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白质纤维束与临床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钩束及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存在脑白质完整性破坏。  相似文献   
2.
广州院前急救医疗网络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院前急救网络(下简称“网络”)被国内同行称之为“广州模式”,本文就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特色、及其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广州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广州市院前急救自1953年就由7所医院分片负责,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在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06/2005-0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140次检查。其中超急性期(<6h)15次,急性期(7~24h)25次,亚急性期(2~7d)34次,稳定期(8~14d)28次,慢性期(15~135d)38次。测定各期病灶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及中心-边缘表观扩散系数值。分析各期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T2WI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的演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了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急性期15例均在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T2WI上表现正常。②各期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在弥散加权成像上信号不同。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0.678±0.102)×10-3,(0.960±0.163)×10-3mm2/s,P<0.001]。④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⑤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灶平均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随时间延长由低到高,于8~14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r=0.926,P<0.001)。结论: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较常规T2W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梗死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帮助,动态观察可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认识,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彩超、泌尿系CT成像(CTurography,CTU)和输尿管镜检等诊断符合率情况,讨论术前检查方法的差异。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评估治疗后情况,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病检结果均为输尿管癌。比较术前彩超、CTU和输尿管镜检等检查结果表明,CTU和输尿管镜检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和输尿管镜检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期输尿管癌患者尽早手术,术后获得较好的预后。结论对于输尿管肿瘤患者,应联合进行CTU和输尿管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采取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条件许可时,可采用组合腔镜技术。术后规律随访并膀胱灌注腔内化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复发,改善输尿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鹿茸蛋白对缺血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心肌细胞适应性培养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鹿茸蛋白低剂量组(0.25 mg/mL)、中剂量组(0.5 mg/mL)、高剂量组(1 mg/mL)和鹿茸蛋白高剂量+LY294002[PI3K抑制剂(10μmol/L)]组并置于相应培养基培养36 h,模型组和用药组进行缺氧处理。采用AnnexinⅤ-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Propidum Iodide(PI)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JC-1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加重,正常细胞减少,晚期凋亡细胞增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心肌细胞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p-Akt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晚期凋亡细胞数量下降(P0.01),各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鹿茸蛋白高剂量组细胞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下降,p-Akt和Bcl-2的表达增加(P0.01),鹿茸蛋白高剂量+LY294002组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鹿茸蛋白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凋亡相关蛋白减轻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维持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稳定性,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应用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系统治疗特殊人群膀胱结石的价值.方法 2008年7月~ 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因各种原因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致膀胱结石形成患者89例,其中神经源性膀胱49例,前列腺增生不能耐受手术行膀胱造瘘者14例,肿瘤局部浸润行尿流改道者1 1例,反复尿道狭窄手术失败保留造瘘者15例.均通过膀胱造瘘口肾镜应用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40(30~70)min.无膀胱穿孔、大出血、结石残留、输尿管开口损伤等.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6(1 ~24)个月.13例患者术后7个月再发膀胱结石,再次行上述处理,结石清除干净. 结论 对于各种原因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患者所形成的膀胱结石,通过造瘘口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效果良好,创伤轻微,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在DN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免疫炎症反应在DN的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DN特异性的炎症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A物质通过组蛋白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DN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T2*血管成像(3D SWAN)诊断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 方法 对63例单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间为3 h~8天)行常规MR、DWI、3D SWAN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分析3D SWAN检测的颅内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低信号,与3D TOF MRA显示的异常(中断、闭塞、狭窄)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方法对显示动脉异常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 结果 3D TOF MRA共显示28条大脑中动脉、9条颈内动脉中断、闭塞或狭窄,而3D SWAN则显示其中30条动脉出现异常低信号,3D SWAN与3D TOF MRA对显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7,P<0.05)。 结论 3D SWAN对诊断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异常有较高价值,分析3D SWAN动脉内异常低信号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判断3D TOF MRA显示的动脉中断、闭塞、狭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以04:00-06:00为最低(23 237次、占2.40%).②在109 682次出车中,白云区出车量最多(29 364次、占26.77%),其次是海珠区(20 069次、占18.30%)、天河区(19 962次、占18.20%).③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的比例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57.65%(56 394)比38.48%(37 641),死亡率:59.17%(3 269)比33.95%(1 876)].④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34.57%(33 820),尤其是交通意外,占11.56%(11 307);且以21~50岁青壮年者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⑤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5 525例,占5.65%.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居首位(1 827例、占33.07%),其次分别为其他系统急症死亡(1 646例、占29.79%)、创伤类死亡(866例、占15.67%)、呼吸系统急症死亡(413例、占7.48%)、神经系统急症死亡(329例、占5.95%);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其他系统急症死亡以61岁以上的老年者最多,创伤类死亡以21~40岁中青年者最多.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in Guangzhou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in the year of 2008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omputer database of Guangzhou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Command Center. Results ①In a total of 969 410 calls received, the time of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mainly between 16:00 and 18:00 [11.78% (114 224)], and least frequently between 04:00 and 06:00 [2.40% (23 237)]. ②Among 109 682 dispatches of ambulances, Baiyun district received the most [26.77% (29 364)], and followed by Haizhu district [18.30% (20 069)], Tianhe district [18.20% (19 962)], respectively. ③Among 97 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death rate of the 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amount: 57.65% (56 394) vs. 38.48% (37 641), mortality: 59.17% (3 269) vs. 33.95% (1 876)]. ④In 9 7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rauma constituted the highest rate [34.57% (33 820)], especially traffic accidents [11.56% (11 307)], and the age of most of the patients ranged between 21 and 50.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ranged the second, followed by diseases of circulato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most of them were over 51 years old, and most frequently above 70. ⑤In 97 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here were 5 525 deaths (5.65%), in whom the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 ranged first (especially sudden death) [33.07% (1 827)], followed by unclassified diseases [29.79% (1 646)], trauma [15.67% (866)], respiratory diseases [7.48% (413)], and neurological emergency illnesses [5.95% (329)]. The age of deceased was far older than 51, particularly 70. The age of most of the deceased was above 61, and age of traumatic death was 2140. Conclusion ①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the middle-old aged patients by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trategies in emergency care, in order to lower the death rate during emergency. ②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mphasize safely in production lines and to strengthen traffic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uma, thus it is especially traffic accident, expect that the death rate of trauma could be low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