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膳食配制对改善餐后血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膳食配制的食物对2型糖尿病患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糖尿病2型患82例,用美国强生公司One Tonch Ⅱ型血糖仪测定食用不同膳食配制食物的早餐(大米粥、标准粉馒头、荞麦饼干)对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的情况。结果 以荞麦饼干作早餐主食其餐后血糖明显低于以大米粥和标准粉馒头作早餐主食(P<0.01)。对改善糖尿病患的口渴、乏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食用标准粉馒头餐后血糖明显低于以大米粥为主食(P<0.05)。结论 不同膳食配制的食物对餐后血糖水平有影响,不同主食结构与组份对患的血糖及其症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糊状经口饮食对中度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成立多学科团队小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安全进食宣教和训练,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长期住院老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和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根据吞咽状况,兼顾患者的口味、意愿,进食半固体软食、浓流质、部分糊状饮食等;观察组将所有食物和液体,按专业的方法制成全糊状饮食,两组患者均自行经口进食或喂食。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进食情况、营养状况和吞咽障碍程度。结果干预90 d后,观察组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才滕氏吞咽障碍程度评估,观察组级数有1例上升,无下降;对照组有5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糊状饮食能改善老年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延缓吞咽障碍的进展,是便于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给予不同剂量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1·d-1)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1·d-1)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观察患者氧化应激的水平变化,同时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含有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组(B、C组)MDA于营养支持后的第7天均出现降低(P〈0.05),第14天时高剂量的谷氨酰胺C组下降更明显(P〈0.05)。低剂量B组sOD于第7天就出现上升(P〈0.05),高剂量C组于第14天时上升(P〈0.05)。GSH—PX在营养支持后有所上升,但未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俨〉0.05)。B、C组的APACHE1I评分和CRP均于营养支持后的第7天出现下降(P〈0.05),第14天时,C组继续出现下降(P〈0.05)。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改善老年危重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含高剂量的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改善的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方法(MNA),结合实验室检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临床并发症,对上海市四所医院60岁以上615例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平均患病率为20.3%,贫血及低清蛋白血症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1.5%及57.2%.营养不良病人的能量、蛋白质及大多数微量营养素摄入量显著低于营养状况良好者(P<0.05),感染及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加.结论: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贫血、低清蛋白血症患病率较高,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69人,食用不同早餐主食(大米粥、标准粉馒头、荞麦饼干),观察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结果食荞麦饼干后血糖明显低于食用大米粥和标准粉馒头餐者(P<0.01);食用标准粉馒头餐后血糖低于食用大米粥(P<0.05)者;结论不同血糖指数的及不同的食物性状食物对餐后血糖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来评价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对97名上海三所综合医院的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采用微型营养评定(MNA)问卷调查法进行营养评定,同时结合人体测量、生化检查、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结果①根据MNA评分:营养不良者21名(21.6%);营养不良危险者52名(53.6%);营养良好者24名(24.7%)。②轻度,巾度、重度肾功能损害3组的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危险者发牛率分别为70、7%、78.1%、100.0%。③MNA评价的营养状况结果有效的反应人体测量、生化检查、膳食情况的差异性。结论①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②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应用在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缓释糖类系统对高龄2型糖尿病管饲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高龄老年管饲病人11例.在等能量的情况下,用含有缓释糖类系统的肠内营养制剂(益力佳)替代或部分替代原有的肠内营养支持液,1~3个月,观察病人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清蛋白、总蛋白、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及胃肠道的变化. 结果:应用含缓释糖类系统的肠内营养制剂后病人的肾功能和电解质均无影响,总蛋白有所上升,使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肠内营养支持后,胃肠道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含缓释糖类系统的肠内营养制剂,不仅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管饲病人的糖代谢和脂代谢,还能帮助改善病人应用肠内营养后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3个社区中年龄≥65岁的常住居民,入选通过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n=218),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以及用药情况,并计算CHADS2评分。结果:入选患者中,卒中高危患者(CHADS2评分≥2)有167例,实际接受抗凝治疗的仅23例(13.8%)。对未抗凝治疗原因分析显示,医生未实施抗凝治疗高达63.2%,是抗凝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结论:社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率低,需规范房颤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及其分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7所三甲综合医院的4 549例住院病人病例进行调查.结果:低体重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11.12%、12.22%和14.62%;低清蛋白血症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20.27%、31.57%和19.75%;营养不良性贫血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40.36%、53.12%和50.66%.结论: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病人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故出院时的营养指标均低于入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