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用99Tcm标记环丙沙星并评估其生物学性能.方法 制备99Tcm-环丙沙星,测定其稳定性,并研究其在健康昆明小鼠体内和在炎症模型昆明小鼠及新西兰兔体内的分布.结果 99Tcm-环丙沙星标记率>90%,6 h内放化纯均>98%.99Tcm-环丙沙星静脉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血供丰富的器官,如肾、肝、脾中.血液清除快,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新西兰兔炎症模型显像表明:注射99Tcm-环丙沙星1 h后即可显影;给药后3 h为炎症小鼠模型最佳显像时间,此时炎症组织/肌肉放射性比值为5.76.99Tcm-环丙沙星能高度特异地浓聚于细菌性炎症病灶.结论 99Tcm-环丙沙星是早期诊断细菌性炎症的一种特异性显像剂,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评估中国汉族人群对HI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我们检测和分析了相应人群的CCR5 △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方法 被研究的人群包括 12 5 4例中国普通汉族人 (918例男性、336例女性 ) ,年龄范围在 15 - 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HIV感染者。应用PCR和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CCR5 △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型 ,用直接DNA测序法进一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 我们发现在汉族人的CCR5基因编码中的确存在△ 32碱基缺失突变 (频率为 0 0 0 119,n =12 5 4) ,并可能经过孟德尔方式遗传 ;而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是 0 2 0 0 2 3(n =12 5 1)和 0 2 873(n =893)。可见汉族人群的CCR2 6 4I和SDF1 3’A突变频率高于美国白人 ,并且在基因多态性组成上与美国白人不同。统计学分析表明中国汉族人群中上述三个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CCR5 △ 32遗传突变可能不是抗HIV感染的主要因素 ,因此汉族人群对性传播的R 5病毒株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中国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及其在抗HIV感染中的意义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方法:慢重肝患者61例,乙肝引起的肝硬化26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自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CD3-/CD16 /CD56 )、NKT细胞(CD3 /CD16 CD56 )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相比,慢重肝患者CD3 、CD4 及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存活者相比,慢重肝死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NKT细胞绝对值均有一种降低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等8个民族人群中HIV-1抗性的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以中国健康人群(2415例),性病患者(259例)和HIV-1感染(217例)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彝族,普米族和佤族健康人群中,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在28.13%-29.86%之间,瑶族和汉族人群分别为26.8%和27.81%,维吾尔族,蒙古族和藏族人群介于19.10-20.41%之间,性病和HIV-1感染者中,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是27.4%和24.65%。和美国白人相比(约20%),我国汉族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群的SDF1-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结论:本项研究报道中国人群中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8~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重组IL-21体外对LX-2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例酒精性肝炎、5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IL-21水平;体外培养LX-2肝星状细胞,以IL-21(1ng/ml或10ng/ml)处理24 h或48 h,检测LX-2细胞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比,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浆IL-2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Child分级的肝硬化患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在IL-21作用24~48 h后,LX-2细胞增殖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但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浆IL-21可能通过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参与了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肝脏持续低灌注对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用6~8周龄C57BL/6小鼠建模,将门静脉缩窄至1 mL注射器针头直径,门静脉缩窄后3d、7d、14d和21 d行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选用稳定的模型小鼠行70%缺血再灌注手术,再灌注3h、24 h、48 h后行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采用正常C57BL/6小鼠行缺血再灌注手术.结果 小鼠门静脉缩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7d时达到高峰[ALT:(60.8±6.2)U/L vs (25.5±2.8) U/L,P<0.001;AST:(74.9±6.1)U/L vs (39.1±3.2) U/L,P<0.001),同时H-E染色显示7d时肝细胞损伤最重,并且有较多炎细胞浸润;在21 d时,ALT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而AST仍高于正常水平(P=0.03).低灌注处理7d的小鼠进行缺血再灌注手术后,肝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损伤较对照组显著加重,肝酶在再灌注3h达到高峰[ALT:(8 217.0±1 111.8) U/L vs(5 597.4±1 015.3) U/L,P=0.004;AST:(8 548.2±1 155.4)U/L vs(5 765.4±956.9)U/L,P=0.003];再灌注48 h时,对照组小鼠ALT和AST均恢复正常,而经过低灌注处理的小鼠肝酶仍高于对照组[ALT:(608.8±442.9)U/L vs (47.4±20.1)U/L,P=0.008;AST:(861.8±442.8)U/L vs (70.8±68.3)U/L,P=0.008).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经持续低灌注处理后的肝脏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模拟临床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雯洁  王蔚  李萍  王恒辉  郭金磊  高蕾  陈黎霞 《疾病监测》2019,34(12):1122-1125
目的对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外周血及粪便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感染病因。方法2018年9月9日,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接诊的1例发热患儿血培养及粪便培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毒力基因(hilA、ssrA、mgtC、siiD、sopB、spvC)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患者外周血及粪便中病原菌为印地安纳沙门菌,携带hilA、ssrA、mgtC、siiD、sopB毒力基因,血流和粪便株PFGE聚类相似性为100%。结论该病例是印地安纳沙门菌引起的肠源败血症,应加强本地区基于实验室诊断的沙门菌血清型病例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上肢手术的10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盲探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分析对比不同阻滞方式患者的神经分支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完善率、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醉优良率、术中神经阻滞使用率、麻醉持续时间、操作时间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神经分支的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神经分支的阻滞完善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麻醉优良率(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芬太尼使用率(3.7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369.87±46.12 min)、操作时间(9.78±0.9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07.99±34.10 min,4.32±0.80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现象。结论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麻醉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