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后持续性眼压升高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发生持续性眼压升高的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研究、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临床研究,其中5篇文献指出了抗VEGF药物的眼内注射与术后眼内压持续性升高相关,4篇文献认为无此相关性,这4篇文献中其中3篇有对照组统计分析,MINORS平均得分为22.7(2224),其他6篇MINORS平均得分为11.5(1124),其他6篇MINORS平均得分为11.5(1113)。对有对照组统计分析的3篇研究进行资料合并后进行了Meta分析显示:抗VEGF药物注射与长期眼压升高无明显相关性(P=0.55)。结论抗VEGF药物的眼内注射与术后眼内压持续性升高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生物学参数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将35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D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周后比较双眼屈光度,眼轴变化;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18±0.14D,左眼为1.37±0.13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诱导前后眼轴差值为0.62±0.04mm,左眼为0.19±0.02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3周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的轻度水肿,部分脱落;线粒体肿胀变形;内外核层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少量空泡样改变,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 视网膜节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10D的RGP可以成功诱导豚鼠近视眼发生,在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分布。 方法 将12只成年健康SD大鼠右眼行手术视神经夹持10s,左眼行手术只暴露视神经,不夹持。伤后6h、3、7、21天各取3只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视网膜Flt-1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特征。并用图像分析仪对上述结果进行灰度量化后统计分析。 结果 正常大鼠视网膜Flt-1蛋白呈低度表达,在视网膜内外核层、节细胞层均有少量表达。视神经夹持伤后6h视网膜的Flt-1蛋白表达开始升高,3天达到峰值,7天后开始下降,21天后降至正常以下。伤后各时间点Flt-1蛋白表达灰度值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伴随有视网膜组织Flt-1蛋白表达的异常,后者可能参与伤后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眼球挫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且伤后造成患者视功能受损、视力丧失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1],早在80年代发达国家已确定眼球挫伤已成为一个不断上升的社会问题.迄今为止,眼球挫伤相关的病理损伤基础、病变损伤机制、病情转归控制因素等诸多问题都仍未明了,尽管有大量学者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眼球挫伤的损伤机制,但是仍然没有建立起眼球挫伤动物模型的统一标准,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从眼球挫伤研究背景、实验动物模型选择和制备、主要病理结果收集和损伤因子分析,对眼球挫伤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综述.研究实验模型的致伤机制,讨论损伤因子的实际意义,为塑造紧贴临床、分级准确、数据量化的眼球挫伤实验模型提供参考,为深入研究损伤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离焦诱导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及凋亡情况。
  方法:将30只3周龄的三色豚鼠用-10.00 D硬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对右眼进行离焦诱导,左眼不戴镜。3 wk后散瞳检影观察屈光度变化;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特征;TUNEL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右眼诱导前后屈光度差值为3.28±0.21D,左眼为1.55±0.23D,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电镜结果显示,3wk后诱导眼视网膜可见膜盘结构的水肿,部分脱落;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空泡化;内外核层细胞膜不规则收缩,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等凋亡特征;TUNEL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眼视网膜细胞凋亡发生率为(2.42±1.24)%,对照眼为(0.29±0.0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离焦诱导的豚鼠近视眼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视网膜细胞的异常凋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干眼症是常见的眼表疾患,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引起眼表的改变越来越被重视。文中分析LN与干眼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44例(288只眼)LN患者进行干眼症状问询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相关检查。结果 LN组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8.06%,χ2=77.873,P<0.01),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群[(13.22±9.89)mm,t=-3.421,P=0.001)],BUT短于对照组[(6.82±3.64)s,t=-20.157,P<0.01],FL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70.83%,χ2=142.918,P<0.01)。2组干眼症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LN患者干眼症的发病率增高(75%,χ2=72.557,P<0.01)。结论 LN患者是干眼症易患人群,对LN患者常规进行SIt,BUT及FL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临床观察雷珠单抗( ranibizulab )治疗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l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4间在我院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进行裂隙灯的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的测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lography,OCT),治疗后分别观察注射次数及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1 ll直径视网膜最大厚度。
  结果:随访6lo~3a,治疗后平均视力(4.77±0.24)与治疗前(4.50±0.3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区1 ll直径最大厚度(317.62±55.05μl )较术前(421.63±139.37μl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平均治疗次数为2.6±1.3次。患眼治疗后均未发生眼内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Ranibizulab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血流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Angio-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Angio-OCT)和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Fourier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FD-OCT)眼底检查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分别用Angio-OCT和FD-OCT测量20例受试者双眼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各参数和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等,并对两种仪器测量值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两种仪器测量值的相关性,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性。结果:(1)两种OCT所测RNFL厚度、视盘参数及GCC厚度,总体相关性为0.7~0.8。(2) Angio-OCT 所测GCC厚度比FD-OCT所测平均值高,但其它参数如RNFL厚度、视盘面积等,Angio-OCT的测量值普遍比FD-OCT的测量值低。结论:两种OCT的测量值( RNFL厚度、视盘参数、GCC厚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直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