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对12例符合要求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例。治疗组进行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12个月后膝关节的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评分及膝关节的Leuquesne指数评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WOMAC总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WOMAC总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equesn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较前减小。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Lequesne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Lequesne指数无改善,差异不显著(P0.05)。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可能成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近25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SLE住院患者的死亡病例.采用x2检验、t检验和Kaplan-Meier 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近25年SLE的住院患者共3554例,死亡252例,女性223例,男性29例,SLE死亡患者占同期SLE住院患者的7.1%;其中女性为7.2%,男性为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为SLE 3个最常见的主要死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8.5%、17.1%和12.3%,弥漫性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继发出血、肺间质病变、狼疮肺炎、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SLE的常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4%、4.4%、3.2%、2.8%、2.4%、2.0%、2.0%、1.2%和1.2%.1986年1月至1990年12月主要死因为狼疮肾炎、感染和狼疮脑病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1.4%、25.7%和25.7%;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主要死因为狼疮肾炎、感染和狼疮脑病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27.6%、24.1%和24.1%;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主要死因为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1.6%、21.1%和15.8%;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要死因为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4.9%、20.6%和7.9%;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感染是最常见的死因,其次为狼疮脑病和肺动脉高压,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60.3%、11.8%和7.4%,主要死因为狼疮肾炎的患者仅1例,占同期死亡患者的1.5%.SLE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最常见,占总死亡人数的32.5%;其中狼疮脑病和感染死亡在发病1年内最常见,分别占狼疮脑病和感染死亡人数的41.9%和32.9%;狼疮肾炎死亡在发病10年后最常见,占狼疮肾炎死亡总人数的32.3%.性别和发病年龄与SLE主要死因有关,冠心病男性死亡患者占50.0%,因冠心病死亡的患者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占75.0%.结论 1986-2005年,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是SLE的3个最常见死因,2006年至今,肺动脉高压取代狼疮肾炎成为SLE第三大死因.SLE死亡患者死于发病1年内比例最高.SLE患者感染死亡逐渐增多,已成为SLE的最常见死因.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琛  傅芬  甘凤英  刘淮 《山东医药》2010,50(4):71-72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相关基因凝血酶原(FⅡ)基因G20210A突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采用4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66例HDCP患者胎盘组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和子痫前期组54例)与69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FⅡ基因G20210A突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cP组和子痫前期组的FⅡ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对于GG基因型,HDCP组的GA基因型和AA基因人群的比数比(OR)值分别为2.26、3.63,子痫前期组分别为2.41、4.52,子痫前期组A等位基因相对G等位基因的OR值为2.15。结论HDCP患者胎盘组织中凝血系统相关基因FⅡ基因G20210A突变与HDCP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析联合吸入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长效 β2 激动剂(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源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96 例 COPD 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 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8 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 LABA、ICS、 LAMA 联合吸入治疗。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用 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FEV1、FEV1/FVC 均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ABA、ICS、LAMA 药物联合吸入,患者肺部功能有效得到改善, 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地塞米松(DXM)治疗神经精神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8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用甲基泼尼松龙500 mg/d,连用3d,再减为40~ 80 mg/d维持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MTX、DXM 10 mg鞘内注射,每周1次,1~3次;对照组联用环磷酰胺(CTX)0.5~1.0 g/m2,2~4周1次.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沉、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均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住院(23±12)d,2例穿刺后出现一过性头晕、呕吐症状;对照组住院(39±26)d,3例出现恶心症状;治疗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症状;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鞘内注射MTX和DXM治疗神经精神狼疮可明显改善活动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甘凤英  叶德富 《医学综述》2006,12(11):664-66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于人体各个部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的多能性,在体外容易分离和扩增培养,使其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MSC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过程非常复杂,不仅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TGF-βs,IGF-I等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将细胞运送到所需部位的特殊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4月在我院风湿科住院并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47例,将其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24例和安慰剂组23例。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在试验开始时、治疗6个月时测量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右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血压、右室前后径、心率及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安慰剂组、NT-proBNP和胆固醇水平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肺动脉收缩压、血压、右室前后径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可以提高患者活动耐量,降低其NT-proBNP水平,但对其右室前后径及肺动脉压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及安慰剂维生素C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口服甲氨蝶呤10 mg,1次/周,静脉注射5 mg/kg的英夫利西单抗,第1次给药后的第2、6周及以后每隔8周给予同量的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持续治疗),观察两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肿胀发生率、关节压痛发生率、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男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所存在的差异性。结果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3-21。男性组夏季住院比例比女性组患者要高,冬季则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临床中首发症状为皮疹,男性组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且咽痛、肌痛、肝大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上升程度高于男性组(P〈0.05)。所有患者均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患者分布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由于性别不同导致发病季节、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均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