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技术(DCE-MRI)时间-信号曲线和改良半定量参数对肝硬化结节及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确诊为肝硬化结节或肝癌的患者,分别采用DCE-MRI时间-信号曲线和改良半定量参数测试法,分析患者检查后的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对比肝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半定量参数。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处于动脉期时曲线幅度较小,处于动脉气后曲线幅度会呈现出短暂的快速上升趋势,之后会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在曲线峰值处保持一段时间的维持不变,之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肝脏病变组织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则表现为处于动脉期时曲线上升幅度较快,且动脉期之后曲线则表现出不同趋势的走向。肝脏病变组织的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184.45±52.55)%、增强斜率(11.17±5.79)均高于正常肝组织的(126.08±46.27)%、(4.73±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组织廓清斜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可直观反映病灶内对比剂流入及廓清情况,通过半定量分析可间接反映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对肝硬化结节及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高龄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操作体会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79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悬吊固定。结肠造影和术中均可见明显增厚且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宽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之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尤其是直肠前壁。术中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脂肪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6.59±14.84)min,出血量平均(63.41±23.6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01±1.57)d。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22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4年,平均(2.81±0.91)年,患者排便次数1~2次/d,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高龄直肠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而行肝脏活检并根据Banff标准诊断,其中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8例为单次,5例为两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14.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经激素冲击或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后,31例缓解,2例死亡.结论 肝脏穿刺活检对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调整以及激素冲击是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未分化肉瘤又称为未分化胚胎肉瘤或恶性间叶瘤,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组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肉瘤成分所构成的混合型肿瘤[1],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腹膜后和下肢多见.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十分罕见.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13例肝未分化肉瘤患者的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对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6岁.因左侧腰部不适半年伴疼痛1周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不适,未重视而未行治疗.入院前1周感左侧腰部胀痛,深呼吸及体位变化时加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常规正常.查体:心肺无异常,左侧腹部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7 g/L,红细胞3.41×109/L,白细胞7.98×109/L,血小板104×109/L,凝血、血生化无异常.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正常.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欠光滑,脾下极增大.PET-CT检查提示:脾大,可见多发等密度及低密度病变,不同程度代谢增高伴囊性变(图1),考虑为恶性病变.于2012年5月9日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加之具有侵犯胆管周围血管,并向肝内侵犯的特点,故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多见又最难处理的胆管与肝脏结合部的肿瘤[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联合肝叶切除术逐渐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使得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以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何在提高根治切除率和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手术治疗8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直径≤5 cm与直径>5 cm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4 年12月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分析直径≤5 cm与直径>5 cm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性别、年龄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径>5 cm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61/8 vs 56/23,P=0.009),发病年龄更年轻(28.3±12.3岁vs 33.0±11.4岁,P=0.016)。直径≤5 cm的肿瘤影像学多表现为均一的囊性或实 性肿物,而肿瘤>5 cm的肿瘤多表现为囊实性肿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直径≤5 cm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100%,直径>5 cm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8.6%,94.9%和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但总体生存率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148)。结论直径不同的胰腺实 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直径>5 cm的患者术后更易复发或转移,即使手术切除后,仍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7例(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对照组39例(传统腹腔镜或3D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征、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在治疗胰腺体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3月~2011年12月实施中段胰腺切除术的5例胰腺中段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样瘤3例,外伤性胰腺断裂伴胰腺假性囊肿1例,术后病理证实分别为胰腺实性假乳头样瘤(3例)、胰腺腺泡癌(1例)和胰腺真性囊肿(1例),其中4例采用经典的远端胰管空肠吻合术,留置胰管支撑管外引流,1例结扎远端胰管.5例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 胰腺中段肿瘤容易误诊,常规行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该病的有效方法,为避免误诊应积极手术切除.有选择性地采用中段胰腺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98例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RFA治疗,共134个瘤体,平均最大肿瘤直径2.5-7.3cm,平均3.1cm.合并肝硬化7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例,糖尿病4例,凝血功能障碍8例.结果 9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2例行中转开腹手术,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5.8%.随访1年,18例发现肝内新病灶,11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再次采用腹腔镜RFA治疗3例,采用经皮RFA治疗5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12例.结论 腹腔镜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多发病灶、无法耐受手 术且不宜手术切除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