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肝切除过程中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全文数据库、MEDLINE相关文献对肝门血流阻断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客观评估每种方法的利弊。结果 Pringle法是最早应用于肝切术手术时控制肝断面失血量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对肝脏产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对肝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的患者;全肝血流阻断有很好的手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效果,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应引起重视;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肝动脉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只能应用于手术操作位于一侧半肝的患者,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肝段血流阻断法对肿瘤较小且局限于一个肝段或相邻几个肝段的手术操作是一种理想的阻断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定位困难,只能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且具备熟练解剖知识的高年资外科医生中开展。结论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控制肝断面失血量是肝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的肝门控制方法各有利弊,探索一种既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又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阻断对肝脏产生损伤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98例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RFA治疗,共134个瘤体,平均最大肿瘤直径2.5-7.3cm,平均3.1cm.合并肝硬化7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例,糖尿病4例,凝血功能障碍8例.结果 9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2例行中转开腹手术,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5.8%.随访1年,18例发现肝内新病灶,11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再次采用腹腔镜RFA治疗3例,采用经皮RFA治疗5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12例.结论 腹腔镜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多发病灶、无法耐受手 术且不宜手术切除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肠闭锁病死率4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闭锁病理分型及不同部位的发病率,分析影响各型肠闭锁病死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0年来302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病死率、手术方式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性分析.结论 闭锁在肠道的发病例数依次为回肠152例(50.3%)、空肠115例(38.1%)、十二指肠19例(6.3%)和结肠16例(5.3%),病理分型依次为Ⅰ型45例(14.9%)、Ⅱ型4例(1.3%)、Ⅲ-a型188例(62.3%)、Ⅲ-b型8例(2.6%)和Ⅳ型57例(18.9%).由宫内肠套或宫内肠扭转原因引起的闭锁发生率为16.8%.病死率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50%显著降至近年的27.5%.闭锁发生的部位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显著影响,闭锁部位越高,其预后愈差.术后肠梗阻(包括功能性梗阻)和剩余肠管长度是影响其预后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 肠闭锁的病死率随近年新生儿外科和重症监护的发展有显著下降,闭锁发生的部位和术后并发症(梗阻和短肠)是影响其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302 cases of intestinal atresia during last 40 year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statistic studi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surgical procedur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SPSS11.5.Results The ileum was the most commonly location of the intestinal atresia followed by jejunum,duodenum and colon.The incid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tresia were: type Ⅰ(14.9%),Ⅱ(1.3%),Ⅲ-a(62.3%),Ⅲ-b(2.6%),and Ⅳ(18.9%).Intro-uterus intussusceptions and torsion of intestine were part of the causes of atresia with the incidence of 16.8%.The mortality was markedly decreased from 50% in 1970s to the recent 27.5%.The location of the atresia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prognosis,indicating that the higher location,the poorer prognosis.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length of the reserved intestine were another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Conclusions The mortality is tremendously decreased due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neonatal surgery,anesthesia and NICU.The location of the atresi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obstruction and short bowel syndrome are th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prognosis.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阿霉素诱导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大鼠胚胎模型(adriamyein-induced rat model,ARM)与正常大鼠胚胎作比较,研究气管、食管的正常与异常分化过程.探讨产牛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eheoesophageal fistula,EA-TEF)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SD孕鼠12只.随机分为模犁组8只及正常组4只.模型组于E6~9 d每Et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正常组不注射.于E10.5~13.5 d每天取2只模型组孕鼠及1只正常组孕鼠.剖腹取胚胎.逐个石蜡包埋,做前肠横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免疫荧光检测Shh表达.结果 ①形态学:模型组胚胎发育较正常组晚.细胞增生较少;多存在异常脊索与前肠背侧接近、相连或融合;②Shh表达:正常组E10.5 d表达最明显.随着胚胎天数增大.表达量渐少,呈下降性表达.模型组表达比止常组弱.无下降性表达.但在有脊索异常分支处表达明显.同时前肠表达明显.结论 EA-TEF的发牛可能与脊索的异常相关.脊索异常可能使Shh表达部位及水平异常,在EA-TEF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年发生率1~2/10万,老年人约16.5/10 万[1]。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2月收治老年CSDH5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而行肝脏活检并根据Banff标准诊断,其中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8例为单次,5例为两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14.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经激素冲击或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后,31例缓解,2例死亡.结论 肝脏穿刺活检对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调整以及激素冲击是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进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毗邻胆囊周边不同部位的肝细胞癌患者5例,肿瘤直径2.5~ 4.2cm,采用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对胆囊不作分离与切除,射频消融过程保中持胆囊壁的连续完整.术后通过B超及CT了解肿瘤有无复发,并观察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术后3d行B超检查见胆囊壁近消融区处边缘增厚,厚度0.3~0.5cm,CT显示胆囊壁密度增高.术后6个月增强CT显示5例患者肿瘤边缘均无强化,胆囊完整,达到肿瘤一次性完全消融.随访18 ~ 36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达到一次性完全消融并保持胆囊壁的连续与完整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uspended operation,SO)、肝门阻断组(occlusion of the portal triad,OPT)、保留肝动脉持续阻断门静脉组(occlusion of portal vein,OPV)各8只。采用门静脉注射肿瘤的方法建立肝癌模型,建模后3d采用阻断范围为左外叶和中叶、阻断时间为60min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复流后5d分别对三组动物测定肝脏置换区域(HRA)、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门静脉注射小鼠肝癌细胞8d后,对照组阻断叶HRA(%)值为7.658±2.552,OPT组升高到35.612±4.234,OPV组升高到9.02±3.006(P<0.01);对照组非阻断叶HRA(%)值为8.107±2.003,OPT组升高到8.698±3.021,OPV组升高到8.607±2.304(P<0.01)。对照组中阻断叶与非阻断叶肿瘤生长比率为1,OPT组值为2.82,OPV组值为1.1。对照组中肿瘤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为30%,OPT组为78%,OPV组为45%。结论保留肝动脉持续阻断门静脉可减缓肝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征.方法 对在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2008年期间行亲体肝移植的5例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评价该手术的效果.结果 本组5例病人行肝移植术,对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治疗恢复.结论 肝移植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治疗其终末肝功能衰竭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惟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