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酮内酯类抗生素喹红霉素对临床分离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以及MSSA不同分子分型型别与喹红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南山医院2011—2015年不同临床标本分离的MSSA118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K-B纸片法测定MSSA菌株对喹红霉素及其他9种临床常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的MIC值。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将其分为不同基因型,观察MSSA型别与喹红霉素对MSSA MIC值的关系。结果 MSSA对常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敏感;对喹红霉素中介2株,耐药21株,耐药率19.5%,对红霉素耐药率则高达60.2%。该院MSSA分为32个ST型,20株属于新的ST型,前三的ST型分别为:ST7型15株(12.7%),ST188型12株(10.2%),ST59型12株(10.2%)。结论 MSSA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喹红霉素较红霉素对MSSA更为强效。ST7、ST188、ST59和ST398是该院临床分离MSSA的主要MLST型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流感染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基因分型特点。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株血流感染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的高毒力基因,并进行荚膜血清型和ST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通过BD Pho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加克拉维酸复合药(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与单药(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的药敏纸片组合进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115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分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占43.48%,50/115)和非Hvkp(non-HvKP,占56.52%,65/115)。与non-HvKP相比,HvKP更容易表现为高黏液性表型(44.00%VS 6.15%,P0.01),且普遍携带rmpA(98.00%VS 4.61%,P0.01)、rmpA2(50.00%VS 3.08%,P0.01)、wcag(24.00%VS 2.15%,P0.05)毒力基因。HvKP常为K1、K2荚膜血清型,non-HvKP常为K-nontypable血清型。本组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流行ST型别为ST23、ST65、ST37,其中Hvkp流行型为ST23、ST65和ST86。Hvkp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好于non-HvKP,其中发现产ESBLs耐药hvKP菌株4株。结论血液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易表现为高黏液性表型且普遍携带rmpA毒力基因,因此应注意检测肺炎克雷伯菌黏液性状、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ST分型,以利于hvkp感染的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卡他莫拉菌对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Eravacylcine的敏感性,并对卡他莫拉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2—2017年临床分离出的卡他莫拉菌菌株,所有的菌株均通过BD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同时采用质谱仪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多西环素、米诺环素、Eracycline 的药物MIC值(最小抑菌浓度)。提取卡他莫拉菌菌株基因组DNA,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B、tetM、tetW、tetQ、tetO和tetT。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了207株卡他莫拉菌,在痰液和咽拭子中检出率最高,各占77.8%、20.8%;科室分布以儿科为主,占78.7%,其次为呼吸科,占8.9%。207株卡他莫拉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以EUCAST判定标准,米诺环素敏感率为98%,多西环素敏感率为97%,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Eravacycline的MIC值基本在0.5 mg/L以下。207株细菌中共检测出tetB阳性菌株136株。结论 卡他莫拉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尤其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Eravacycline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关于卡他莫拉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K562细胞DHRS4L1[ dehydrogenase/reductase ( SDR family) member 4 like 1]的表达及其二级结构分析。方法以K562细胞cDNA为模板, PCR扩增DHRS4[ dehydrogenase/reductase ( SDR fami-ly) member 4]基因簇Ea2转录本。将PCR产物A-T克隆至pGEMT-Easy质粒,对质粒进行DNA Sanger测序。将测序所得序列用NCBI ORF finder分析是否存在编码区,用Clustal Omega分析RNA序列系统树,用RNAfold web server分析RNA最小自由能二级结构。结果用RT-PCR和Sanger测序方法发现, K562表达DHRS4L1 Ea2转录本,未检测到其表达DHRS4L2[dehydrogenase/reductase (SDR family) member 4 like 2] Ea1转录本。 K562表达的DHRS4L1 Ea2至少有8种选择性剪接亚型( KU058702、 KU058703、 KU058704、KU058705、 KU058706、 KU058707、 KU058708、 KU058709),其中6种为首次发现。 KU058702、 KU058703、KU058704、 KU058705和KU058707第二外显子受到多种形式的选择性剪接,恰好仅影响第2臂的二级结构,不影响其他臂的二级结构,提示这些不同亚型的二级结构有一定相似性,第二外显子所对应的二级结构臂可能在区分不同 DHRS4L1亚型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研究发现 K562细胞至少表达8种DHRS4L1选择性剪接亚型,为长链非编码RNA。其二级结构分析为后续研究DHRS4L1在白血病细胞中的潜在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耐药特点及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分布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2010~2016年临床分离的313株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红霉素的MIC值,比较红霉素耐药组和红霉素敏感组细菌的耐药性差异,使用PCR方法检测erm(A)、erm(B)和erm(C)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313株粪肠球菌主要分离自患者的中段尿、血液、胆汁和分泌物,红霉素耐药组和红霉素敏感组细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的敏感性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90%。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基因检出比例分别为3.51%、66.77%和0.32%;携带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细菌利奈唑胺(LZD)耐药为81.82%。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6.04%。结论红霉素耐药株粪肠球菌主要携带erm(B)基因。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阳性菌株LZD的MIC值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ST分型特点,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本地区的临床规律。方法:收集深圳大学南山医院2010-2015年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38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90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经BD phonixtm 100公司全自动药敏鉴定系统及琼脂稀释法测定其药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其管家基因进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分型,并分析其药敏与MLST的关系。结果:3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咽拭子、气管分泌物、血液、伤口拭子和脓液,MRSA的检出率为42.07%,阿米卡星、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8.12%、95.62%、50.37%、65.94%、50.37%,MLST主要流行型别为ST239、ST59、ST1。MSSA红霉素、四环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65%、40.42%、40.11%,主要型别为ST7、ST59、ST398、ST188。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耐药株。结论: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于呼吸系统,MRSA对呋喃妥因,奎奴普汀,利福平敏感,MSSA对呋喃妥因,奎奴普汀,利福平,阿卡米星,环丙沙星敏感,ST239–MRSA、ST7–MSSA、ST398–MSSA、ST88–MSSA、ST120–MSSA多重耐药(3种或3种抗菌药物以上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313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及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分离出的313株粪肠球菌,统计粪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313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分泌物、胆汁和血液,分别为42.99%、17.83%、7.32%和9.55%;科室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一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急诊ICU、甲乳科和手显微外科,同时粪肠对Van不敏感株仅占0.64%(2株),最高MIC值为8μg·mL~(-1),313株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Van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Van和利奈唑胺可作为临床用药治疗粪肠球菌感染,但是还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乳链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四环素耐药情况、四环素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4—2017年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共136株。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K、tetO)及毒力基因(bca、bac、fbsA、fbsB、cpsA、scpB、rib、cpsⅢ、bfb、hylB、lmb、cylE)。结果 136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率为39.7%(54/136),四环素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无乳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率分别为37.0%(27/73)、0.0%(0/0)和42.9%(27/63);生物膜形成与无乳链球菌四环素耐药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K、tetO)与生物膜形成无显著相关性;全部菌株均未检测到bac基因,全部菌株检测到fbsB、bfb、hylB、lmb、cylE基因,毒力基因bca、fbsA、cpsA、scpB、rib、cpsⅢ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相关。结论 无乳链球菌生物膜形成与四环素耐药无显著相关,与毒力基因bca、fbsA、cpsA、scpB、rib、cpsⅢ等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诱导替加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糖体16Sr RNA基因位点变异研究。方法收集4株替加环素均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编号为S2、S3、MS2和N315,通过体外不同浓度梯度多步诱导替加环素耐药;挑取单克隆,经BD公司viet自动药敏分析仪分析常规药敏特点;用E-test条测定母株和诱导菌株替加环素MIC值,并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诱导系列Omacycline和Eravacycline的MIC值;提取耐药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5个拷贝的16Sr RNA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突变位点。结果经体外多步法诱导替加环素耐药的不同MIC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8株。PCR测序分析4株母株均无变异位点,16Sr RN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C1036T、G848C,此外还有T1043C、T1125C、T1038G、A1053G、T1283C、C1042T、C1047T、G1035A、C817G、G1107C、G697T、C819G。结论体外多步法可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替加环素耐药,耐药机制可能与16Sr RNA位点发生C1036T和G848C突变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突变位点与耐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流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的毒力因子及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从2例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分离2株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分析患者治疗经过,2株分离菌编号为A、B,测定其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毒力基因(esp、asa1、gelE、ace、agg、efaA、cylA、hyl)和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包括23SrRNA V区基因、cfr、cfr(B)及optrA基因片段,其中23SrRNA V区基因扩增产物送测序并分析有无突变位点。结果 2例患者培养出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后均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控制了临床症状。菌株A、B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敏感,对利奈唑胺中介(MIC均为4μg/mL),对万古霉素敏感(MIC分别为1μg/mL和4μg/mL)。2株菌均含有多种毒力因子,菌株A仅cylA、hyl为阴性,菌株B仅hyl、esp为阴性,其余毒力基因均为阳性。菌株A的23SrRNA V区存在G2621T突变,菌株B未发现突变位点。菌株A和B耐药基因cfr、cfr(B)、optrA均为阴性。结论此研究中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氨苄西林敏感,虽治疗结果提示利奈唑胺仍有效,但临床中选用利奈唑胺治疗需谨慎。靶位突变是该类药物重要的耐药机制,临床中治疗该类药物不敏感粪肠球菌感染需足够重视,其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