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基于呼吸治疗团队教学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呼吸系统以老年人慢性疾病为主,是全科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PBL教学法的教学探索,以期达到对全科医师的专科疾病培训,使其理解并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能适应未来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区医疗服务。结果PBL教学法的精髓是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论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教学中运用PBL教学,带教老师以任务为主线、以学员为主体进行引导,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帮助学员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思路、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治愈组(64例)、死亡组(23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及观察终点(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平均(19.2±5.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治愈组和死亡组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及观察终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愈组血清前白蛋白在第1天,第5天和观察终点逐渐升高,而死亡组血清前白蛋白逐渐下降,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持续低水平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动态观察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判断SCAP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极低,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内脏反位三联征,电镜下纤毛超微结构联合光镜下纤毛功能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Kartagener综合征的“金标准”。本文报道了两例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C反应蛋白(CRP)、黏蛋白5AC(MUC5AC)水平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吸烟COPD患者120例(COPD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40例、中度亚组50例、重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ECK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0例,同时选取20例非癌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和MMP-9在癌组织和非癌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ECK蛋白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其在癌组织中低度表达,而在非癌肺组织中呈高度表达(P<0.001);MMP-9蛋白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其在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非癌肺组织中呈低度表达(P<0.001)。在癌组织中,RECK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关联性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关系(χ2=27.273,r=-0.739,P<0.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ECK低表达,MMP-9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纳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0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ARDS患者,按预后分为治愈组(30例)和死亡组(2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愈组出院前最后1次,死亡组死亡前最后1次血清IL-6及IL-8水平。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检测对照组血清IL-6及IL-8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RDS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IL-6及IL-8水平〔(2.1±1.8)、(639.6±98.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0.2)、(415.9±5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IL-6及IL-8血清水平〔(3.8±0.2)、(687.8±70.2)ng/L〕高于治愈组〔(1.8±0.4)、(493.9±71.7)ng/L〕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组血清IL-6及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DS死亡组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增高,推测IL-6和IL-8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长期规律吸入对治疗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尘螨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50例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规律吸入布地奈德1年,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哮喘控制评分(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肺功能测定、尘螨特异性IgE测定、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测定、IL-4、IL-12水平测定。结果①组间细胞因子比较:哮喘组治疗前血清IL-4、IL-12分别为(47.98±19.94)ng/L、(43.74±14.91)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53±16.60)ng/L、(73.10±16.81)ng/L,哮喘组IL-4高于健康对照组,IL-12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布地奈德长期治疗效果:哮喘组中有46例顺利完成了为期1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发现治疗后ACQ评分、血EOS%、户尘螨sIgE、粉尘螨sIgE、尘螨总sIgE、血清IL-4明显降低,血清IL-12、FEV1、FEV1/FVC、FEV1%pred、PEF%pre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FEV1改善率12%为治疗有效判断指标,布地奈德长期吸入总体有效率86.96%。③基线ACQ评分、EOS%、IL-12与布地奈德疗效的关系:以基线ACQ评分<7、EOS%≥5%、IL-12≥32ng/L作为布地奈德长期疗效的预测指标,其灵敏度分别为75%、70%、8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33%、25%、50%。结论轻、中度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治疗1年疗效显著,基线血清IL-12不高是长期吸入激素治疗效果差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ECK在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0例,及20例非癌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0%)明显低于其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两者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在肺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吸烟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有关(P=0.034)。与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晚期(Ⅲ、Ⅳ期)的患者相比,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早期(Ⅰ、Ⅱ期)的患者RECK的表达水平明显高。结论:RECK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ivin蛋白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石蜡标本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L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肺癌患者肺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8.1%,正常肺组织呈阴性表达;(2)男性肺癌患者L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59.26%,女性为36.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气管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对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57.8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37%,P<0.05);(4)吸烟指数≥400的肺癌患者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53.57%,吸烟指数<400的患者为33.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in蛋白的高表达在支气管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ivi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吸烟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s-CRP及NT-pro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3组,检测单纯COPD组(A组28例)、COPD并发PHD代偿期组(B组36例)和COPD并发PHD失代偿期组(C组33例)hs-CRP及NT-proBNP值及COPD并发失代偿期PHD患者治疗后hs-CRP及NT–proBNP值。结果:3组患者hs-CRP及NT-proBNP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s-CRP及NT-proBNP值为:C组>B组>A组。COPD并发失代偿期PHD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CRP水平增高与PHD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对判断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NT-proBNP浓度能较好反应COPD患者是否并发PHD及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