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对于肝门部胆管癌(HCCA)而言,血管侵犯是主要的手术治疗障碍之一。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后的各个临床研究指标不一,结论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HCCA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的安全性、切除有效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HCCA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与无血管切除比较的研究,前者包括肝动脉切除及重建和门静脉切除及重建,检索起止时间均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根治效果及近远期疗效指标。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共3 260例患者,其中行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904例(血管切除组),未行血管切除2 356例(对照组);分亚组的研究中含肝动脉切除及重建237例(肝动脉切除亚组)与门静脉切除及重建560(门静脉切除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切除组的术后总并发症(OR=1.09,95% CI=0.78~1.54,P=0.61)、肝衰竭(OR=0.84,95% CI=0.56~1.24,P=0.36)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血管并发症(OR=6.79,95% CI=2.16~21.38,P=0.01)与肝脓肿(OR=7.47,95% CI=2.63~21.18,P=0.01)的发生率升高;术后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OR=1.27,95% CI=0.84~1.93,P=0.25);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OR=0.69,95% CI=0.56~0.85;OR=0.62,95% CI=0.52~0.75;OR=0.61,95% CI=0.49~0.76,均P0.05);R_0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OR=0.96,95% CI=0.66~1.40,P=0.84)。亚组分析显示,肝动脉切除亚组和门静脉切除亚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肝动脉切除亚组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对照组(OR=0.44,95% CI=0.30~0.67,P=0.01),但门静脉切除亚组的5年总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0.89,95% CI=0.68~1.17,P=0.42)。此外,R_0切除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R_1切除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结论:HCCA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是总体可接受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R_0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当合并门静脉侵犯时,可以行联合血管的R_0切除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也不会恶化预后。当合并肝动脉侵犯是手术R_0切除的唯一障碍时,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根治性手术的禁忌证,仍可以手术治疗,但需慎重处理,从而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m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逐步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Ⅲ。在分享LC带来的“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的同时,胆道损伤一直是困扰腹腔镜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穿静脉--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后复发的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如何防止食管曲张静脉治疗后复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研究发现 ,超声内镜可清晰显示食管曲张静脉、周围静脉及穿静脉 ,在评估食管曲张静脉复发方面有实用价值[1] 。本研究用超声内镜微探头和食管曲张静脉微创测压仪研究穿静脉与食管曲张静脉内径、压力的关系 ,探讨穿静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复发的影响 ,阐述其在食管静脉曲张复发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患者 :1998年 9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 2 5 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 70例 ,其中酒精性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mRNA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对4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HG动态变化过程中病变部位的VEGF、FLT-1及FLK-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轻度胃病组VEGF、FLT-1、FLK-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28±0.33)、(0.59±0.17)和(0.56±0.14),与无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重度胃病组VEGF、FLT-1、FLK-1mRNA分别为(3.48±1.02)、(0.68±0.20)和(0.71±0.18),与轻度胃病组、无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过度表达是胃病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检测食管壁外侧支静脉在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食管静脉套扎(EVL)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然后用UM—3R超声成像系统中的20MHz微探头进行食管下段超声检查,记录食管周围静脉、旁静脉的曲张程度以及穿静脉的有无及类型。结果:35例患者中有30例检测到周围静脉(85.7%),27例检测到旁静脉(77.1%)。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越高,周围静脉曲张越严重(P<0.05);静脉曲张分级和旁静脉的严重程度之间无统计意义。26例患者检测到穿静脉(74.3%),曲张静脉分级越高,穿静脉显示率越率。结论:食管壁外侧支静脉在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均起作用,其中食管周围静脉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于2022年5月前发表的关于老年急性胆囊炎行PTGBD后不同时间行LC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与资料,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 784例患者,比较间隔2个月内与2个月后施术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隔2个月后组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均优于间隔2月内组。将2月后组分为2~4个月组、4个月后组,分别与2个月内组进行比较,除胆囊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间隔2~4个月组与4个月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2个月内组。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行PTGBD后间隔2个月行LC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最凶险的并发症,大约1/3的患者最终将发生出血在另一方面。2/3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终生不会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且食管静脉曲张除出血外没有任何症状,如果能早期确定出血患者,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就能减少医疗花费和治疗本身带来的危险。因此,对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鉴别高危人群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近年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前瞻性研究表明,当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大于15mmHg时,出血的可能性为78%。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腹部手术之一,自1994年首例报道以来,已发展近25年,在最初10年由于受到广泛的争议与反对而发展缓慢。近10年来,随着高清腹腔镜普及应用、腹腔镜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微创手术的发展、患者选择的改善以及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的不断积累,LPD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外科界关于LPD的争议仍有很多,本文就LPD对比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适应证、学习曲线、并发症、短期效益、长期肿瘤学结果、成本等方面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大部分微小癌处于低风险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微小癌处于高风险状态、预后差,这可能与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因此,明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从局部到全身的炎症综合反应,常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国内外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整理,阐述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族率蛋白B1(HMGB1)的功能、病理作用,总结二者关系,并提出监测人血清HMGB1能评估病情、判断预后,抑制细胞外的HMGB1,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