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14年1例初诊为河南省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明确其感染来源。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采用厚薄血膜吉氏染色法、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法和巢式PCR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液,并对其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于2013年5月至缅甸停留约1周,同年6月发病,确诊为间日疟,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疟原虫转阴,症状消失。CS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的血样扩增出的CSP序列的中央重复区完全一致,与缅甸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为ABS95455和ABS9545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1%和100%,与2个河南分离株HN3和HN7(登录号为KP888996和KP88900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8%和67.1%。推测该病例为输入性间日疟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近70年河南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历程,总结了疟疾防治四个不同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归纳了以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为主的综合性疟疾防治策略和"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经验,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疟疾防治和消除疟疾中的重要作用。为消除疟疾后监测、防止输入再传播实施精准干预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河南省2005-2012年输入性恶性疟疫情进行分析,为我省输入性恶性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05-2012年输入性恶性疟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2005-2012年共报告输入性恶性疟393例,其中非洲回国人员321例,占总数的81.68%。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发病为主,男女比例为38.3︰1,2050岁之间的病例数最多,共报告348例,占88.55%。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3种职业为主,共报告病例数291例,占所有病例数的74.05%。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3 d,最长为334 d,24 h内被确诊的有45例,占11.45%。结论近年来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明显上升,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输入性恶性疟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对其诊断方式、诊断机构、诊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952例,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阳性检出率为98.61%(779/790),高于镜检检出率(94.22%,897/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773,P<0.05)。输入性疟疾病例在医疗机构诊断的比例由2015年的65.22%(120/184)升至2019年的81.50%(185/227)。238例在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诊断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71.01%(169/238)在县级疾控机构诊断;704例在医疗机构诊断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仅8.38%(59/704)在县级医疗机构诊断。输入性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3 d,其中从发病到初诊中位时间为1 d,各年从初诊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956,P < 0.05),其四分位数间距由2016年的4 d缩短为2019年的2 d。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从初诊到确诊中位时间(2 d)长于非重症病例(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7.557,P < 0.05)。结论 医疗机构在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现和监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县级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仍较低;应提高其诊断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中发挥哨点医院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人微管相关蛋白tau N端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人外周血DNA中获得tau蛋白外显子2及外显子3序列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表达纯化重组融合蛋白GST-E2、GST-E3;以此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及小鼠制备抗血清,通过ProteinG/A、偶联GST蛋白的溴化氰(CNBr)活化柱对抗血清进行亲和纯化;用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确定所制备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出人tau外显子2和外显子3重组融合蛋白GST-E2和GST-E3,相对分子质量为29×103.免疫实验动物后获得抗血清,经系列纯化后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显示,制备的抗人tau蛋白外显子2和外显子3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效价.结论 成功制备了4种人tau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抗体,为进行tau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制定疟疾媒介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在河南省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现场分别捕获吸血后中华按蚊成蚊417、421和433只,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检测,计算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1.428g/m2),0.15%氟氯氰菊酯(0.0 534 g/m2),5%马拉硫磷(1.78 g/m2)和0.05%溴氰菊酯(0.0 178 g/m2)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级),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M级),80%以下为抗性群体(R级)。结果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DDT的KT50分别为206.13、877.04和826.81 min;接触氟氯氢菊酯的KT50分别为206.43、85.39和427.60 min;接触马拉硫磷的KT50分别为19.98、48.05和97.79 min;接触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122.50、89.65和960 min。接触4%DDT 24 h死亡率分别为82.52%、57.41%和65.69%,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接触0.15%氟氯氰菊酯24 h死亡率分别为91.89%、85.00%和72.73%,抗性级别分别为M、M和R级;接触5%马拉硫磷24h死亡率分别为95.10%、95.37%和93.16%,抗性级别均为M级;接触0.05%溴氰菊酯24h死亡率分别为92.08%、77.14%和63.46%,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结论河南省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已产生较强抗性,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全省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28例,其中恶性疟176例(占77.2%)、间日疟1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3例;男性222例(占97.4%),女性6例;以30~59岁为主(82.9%, 189/228);报告疟疾病例以境外务工人员为主(78.9%, 180/228)。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96.1%(219/228)的病例感染来源地为非洲。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市依次为郑州市(77例)、洛阳市(22例)、濮阳市(20例)、安阳市(19例)和许昌市(15例),合计报告的病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67.1%(153/228)。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1月和12月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发病至就诊平均间隔时间为1.6 d,其中发病后3 d内就诊202例(占88.6%);平均确诊时间为1.7 d,其中3 d内确诊为疟疾188例(占82.5%)。24 h内报告率为100%, 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为98.7%(225/228),7 d内疫点调查处置率为93.4%(213/228)。结论2019年河南省报告的疟疾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加强境外输入性病例监测,谨防输入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NSA 项目)实施对项目覆盖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情况,评估项目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国家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终期评估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所有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效果满意度及目标人群受益情况与满意度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2012年对90个县(市、区)的26673名居民、17421名学生、3311名疟疾防控人员及2614名目标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与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65%和93.73%,较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分别上升72.18%和78.70%;知晓率居民高于学生(P<0.0001);中学生(94.78%)高于小学生(92.81%)(P<0.001);一类县居民和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6.02%和95.64%,分别高于二类县居民(94.55%)和学生(93.57%)的知晓率(P<0.01);受训人员对项目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效果和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93.54%~98.34%;疟疾病人对免费抗疟药物服务的满意度为100%(203/203);居民对疟防宣教材料的满意度为96.10%(2512/2614)。结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执行使居民与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上升,基层医疗人员及居民的整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实施控烟干预建立无烟门诊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善现在人群中的吸烟状况,降低吸烟率,降低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建立无烟门诊部,提高医务人员的信誉度。方法 于2003年11月开始为期1年的时间,对门诊大楼内工作的工作人员、来门诊就诊的病人及陪护人员共5004人作吸烟问卷调查和吸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后,分别选定门诊大楼的1、3、5、7、9楼各楼层诊室外的巷道与候诊厅监测空气中CO含量(CO是香烟烟雾中对人体危害较大且主要存留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然后请呼吸科教授定期作相关知识的讲座,开通咨询电话,定时播放录像,制作宣传栏和警语,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干预措施。结果 研究前5004人中有1806人吸烟,吸烟率为36.09%,各楼层候诊厅CO含量为8.00~23.16mg/m^3,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5mg/m^3)。经过10个月研究和干预后,共调查了5400人,其中有1848人吸烟,吸烟率为34.22%,各楼层候诊厅CO含量明显降低,为1.25~3.20mg/m^3。结论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能够降低人群的吸烟率,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但需要更长久的坚持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