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HSCT)后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嵌合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C57BL/6受鼠(H-2b)接受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4 h内分别经尾静脉(IV)或髓腔内(IBM)输注BALB/c小鼠(H-2d)经rhG-CSF动员后的外周造血干细胞3×107个,并予5×106个供鼠DLI,第2天腹腔注射200 mg/kg环磷酰胺。结果移植后第7天各组均为混合嵌合状态,IBM-PBCST-DLI组嵌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尾静脉移植组均出现不同程度GVHD症状,以IV-PBSCT-DLI组较为显著,而髓腔内移植组均无明显GVHD症状;IV-PBSCT-DLI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明显下降,髓腔内移植组则显著升高。结论经rhG-CSF动员后髓腔内注射可以成功建立非清髓性allo-PBHSCT小鼠移植模型,DLI进一步促进了供者嵌合;IBM明显降低了GVHD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患者,女,46岁,2013年1月因头晕伴呕吐CT检查示右额颞部占位,遂行右额颞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额颞部)恶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活化亚型),免疫病理示瘤细胞LCA,CD20,CD79a,MUM-1均弥漫阳性,Bcl-2,Bcl-6散在阳性,Ki-67阳性(80%),CD3,CD43,CD10,CK,EMA,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有一定免疫功能的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方法 38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小鼠尾静脉注射1×106个A20细胞后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分别腹腔注射姥鲛烷0.5mL和生理盐水0.5mL,观察2组小鼠成瘤情况、时间、部位和成瘤率,并分别取各脏器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免疫表型。另6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对照组小鼠成瘤率为43.8%,成瘤时间为(72.6±8.7)d;实验组小鼠成瘤率为87.5%,成瘤时间为(32.5±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鼠的免疫功能未明显改变,实验组成瘤小鼠CD19阳性细胞表达率为(90.01±3.51)%,对照组为(87.79±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小鼠第30天NK细胞数(40.7±2.2和60.3±1.9)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5.1±0.6)(P<0.05),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姥鲛烷联合A20细胞株成功构建了有一定免疫功能的播散性B细胞淋巴瘤小鼠动物模型,成瘤率高,成瘤时间短,且保留了较好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客观疗效;观察rhIL-11在人体的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55例化疗后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rhIL-11,B组不接受rhIL-11治疗.主要观察IL-11能否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结果:A组血小板值在第2~21d均高于B组,第4~21天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A组Ⅱ°、Ⅲ°及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天数分别为3.0d、3.2d及0.4d,B组分别为5.1d、5.8d及2.2d,A组血小板减少持续天数短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IL-11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悸、心律失常、水肿、发热、关节肌肉疼痛、注射局部疼痛、皮疹、头痛头晕、乏力等.大多较轻,可以耐受.结论:rhIL-11能刺激血小板增生,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晚期乳腺癌伴发皮肤转移,合并大面积感染比较罕见,国内报道极少,现报告二例我院收治病员如下。例1患者,女性,43岁。患者因“左乳房肿块2月”在外院诊断“左乳癌”,于3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左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行4周期全身化疗(药物不详),1年后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遂在我院放疗科行左内乳。左腋顶及胸壁放疗,放疗后肿块消失,以后行CEF方案化疗(CYX、EPI、5-Fu)共4周期,化疗4月后出现左胸壁皮下结节,逐渐增多,进而破溃,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见皮肤破溃面积不断增大并融合成…  相似文献   
7.
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功能基因多态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结合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胃肠肿瘤研究的有关文献,介绍代谢酶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等基因的多态性与胃肠肿瘤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与C-erbB-2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蛋白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162例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R、C-erbB-2、MDR1(P-gp)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R、C-erbB-2、MDR1(P-gp)的阳性表达率各为53.7%、37.0%和27.7%。ER在分化越高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乳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高,C-erbB-2在分化越差的乳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高,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C-erbB-2、MDR1(P-gp)表达率明显升高。C-erbB-2与MDR1(P-gp)的阳性表达率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erbB-2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R、C-erbB-2基因、MDR1(P-gp)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为合理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6例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中位治疗4.73个疗程.初治DLBCL患者112例,其中R-CHOP 87例,R-CHOP样29例;26例在化疗中进展.采用Cheson标准及WHO标准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16例患者全部进行疗效评价,总体客观有效率为75% (87/116),CR +CRu为34例(29.31%),PR为53例(45.69%),SD为12例(10.34%),PD为17例(14.66%).其中1例患者在挽救方案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轻度肝损伤,首次输注反应2例.中位随访52.3(3.2~86.5)月,6例死于肿瘤进展,2例死于骨髓抑制后合并重度感染.中位生存期60.54月(3.2~86.5),其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3%、52%,无病生存期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2%、47%.在影响疗效相关因素分析中,IPI评分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为影响患者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DLBCL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效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AM)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诊断、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1例NHL患者及37例体检健康者血清TAM和β2-MG水平,分析TAM和β2-MG与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HL患者血清TAM和β2-MG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并发骨髓浸润的NHL患者的TAM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未有骨髓浸润患者;TAM和β2-MG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而惰性淋巴瘤的TAM和β2-MG水平比侵袭性和高侵袭性的淋巴瘤水平低(P<0.05);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TAM和β2-MG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TAM和β2-MG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TAM和β2-MG在NH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对临床分期、病理恶性程度、肿瘤侵犯程度均有一定指导意义;TAM和β2-MG的检测对NHL治疗反应的判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NHL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