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 年8 月至201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 组;再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 h 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无LVH 组相比,LVH 组24 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 小时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 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高于无LVH 组,P<0.05,但两组24 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无差别;与无LVH 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 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5;血压晨峰组LVH 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 h SBP、dSBP 和nSBP 均增高,P<0.05,但两组24 h DBP、dDBP 和nDBP 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 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 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 均降低,P<0.01;而两组24 hSBP、24 h DBP、dSBP、d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 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Rho/Rho激酶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通心络对此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Wistar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再予以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普通饮食喂养大鼠作为对照组。药物干预6周后,行血脂、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ET-1)及肌球蛋白亚基(MYPT)的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eNOS降低,ET-1升高,MYPT的表达增加(均P〈0.05);血脂各项指标除HDL-C明显降低外均增高(均P〈0.05)。通心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eNOS升高,ET-1降低,MYPT表达降低(均P〈0.05);TG降低(均P〈0.05),TC、LDL-C降低及HDL-C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出现内皮功能异常,通心络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Rho/Rho激酶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红细胞压积(HCT)与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入选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非瓣膜性慢性心衰的患者110例,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成3组:LVEF〈40%组(心衰Ⅰ组,37例)、40%≤LVEF〈50%组(心衰Ⅱ组,34例)和LVEF≥50%组(心衰Ⅲ组,39例)(舒张性心衰);另选30例LVEF〉50%且无心衰症状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HCT和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慢性心衰Ⅲ、Ⅱ、Ⅰ组患者随着LVEF水平降低,HCT[(41.1±2.7)%比(35.4±3.7)%比(32.9±1.5)%比(29.8±4.2)%]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BNP[(182.3±86.8)pg/ml比(652.8±151.3)pg/ml比(874.2±201.8)pg/ml比(1342.2±325.1)p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T与BNP呈负相关(R2=0.6716,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压积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与脑钠肽呈负相关,血红细胞压积可以作为心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关联性,并探讨中老年患者HFNEF早期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的有心衰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344名,按有无HFNEF分为2组:HFNEF组和无心功能异常组(NHF),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脑钠尿肽(BNP)、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LVEF、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积分、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NEF独立相关的因素有颈动脉硬化、糖尿病、LVMI,GFR,其中颈动脉硬化、糖尿病、LVMI为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6、2.45和1.08,均P<0.01),而GFR是保护因素(OR值0.98,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是中老年HFNE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取25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20只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单纯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单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6周,通心洛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水溶液1 g/(kg·d)灌胃治疗6周,另外5只大鼠给予普通饲料作为正常组。治疗结束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和内皮素-1(ET-1),同时取左室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超声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单纯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大鼠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增大(均P<0.05);通心络组的上述指标比单纯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2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单纯模型组的v WF和ET-1比正常组显著增加(均P<0.05),通心络组的v WF和ET-1水平低于单纯模型组(均P<0.05),略高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3病理学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单纯模型组和通心络组都出现间质水肿、心肌坏死;但通心络组病变程度比模型组轻。结论: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存在内皮损伤,心室重构。通心络可以抑制心室重构,保护心肌组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微粒(EMP)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型冠心病患者5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EMP(CD31+/CD42b-)水平,同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装置测定baPWV,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M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 748.4±102.1个/微升比847.4±86.4个/微升,P<0.01);冠心病组患者baPWV较对照组增快(1 931.1±328.3 cm/s比1 532.1±147.3 cm/s,P<0.01)。血浆EMP水平与baPWV呈正相关(r=0.42,P<0.01)。以baPWV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EMP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EMP水平升高,baPWV加快且与EMP水平呈正相关,血浆EMP水平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诊断VTE的患者101例,按VTE类型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80例和肺栓塞组21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VTE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栓塞组COPD、呼吸衰竭比例及利尿剂使用率明显高于DVT组(28.6%vs 10.0%,P=0.028;57.1%vs 16.3%,P=0.000;42.9%vs 21.3%,P=0.044)。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高白蛋白和抗凝治疗是VTE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P<0.01),BNP升高和呼吸衰竭是VT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VTE患者躯体功能差、营养状态差、共病状态,易漏诊。抗凝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预后,但需要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子新  洪茜  余陆娇  谭玲 《心脏杂志》2016,28(4):443-44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1 01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缺血综合征(CIS)两种类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所发生的心律失常类型,分析比较各组中房性心律失常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脉病变支数、血钾、脑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ACS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脉病变支数、BNP、LVEF及LVEDD值在发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钾值在发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相关因素是低血钾(P=0.027,OR:2.009,95%CI:1.084-3.726)。②CIS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脉病变支数、血钾值在发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NP、LVEF及LVEDD值在发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S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相关因素是LVEF降低(P=0.048,OR:3.561,95%CI:1.010-12.553)。结论 低血钾可能是ACS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相关因素;而LVEF降低可能是CIS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66例冠心病行PCI的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及冠心病标准治疗,根据术后血小板聚集率(PAR)分为0%~29%、30%~49%、50%~69%、70%~100%等4组,比较4组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一般临床信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生化指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PAR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脑钠肽(BNP)、CYP2C19基因型在不同PAR分组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R升高≥50%的危险因素是女性(OR=2.713,P=0.027)、高BNP(OR=1.002,P=0.007)、CYP2C19呈慢代谢型(OR=5.159,P0.001);PAR升高≥70%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女性(OR=5.716,P=0.008)、CYP2C19呈慢代谢型(OR=3.149,P=0.049)。结论 PAR50%的患者以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为主,而慢代谢基因型的患者PAR多为50%以上,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AR影响显著。另外,女性、高BNP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AR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