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探索机体对巴西日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 建立并维持巴西日圆线虫培养的实验室循环,无菌条件下收集L3和L5虫体,分别制备虫体蛋白;建立THP?1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经500 ng/mL佛波酯(PMA)刺激培养后呈贴壁状态的M0型细胞分别采用500 ng/mL脂多糖(LPS)+ 100 ng/mL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 IL?13(浓度均为100 ng/mL)、L3及L5虫体蛋白(浓度均为5 mg/mL)进行刺激,同时设不加任何刺激的阴性对照组。通过显微镜镜检观察刺激后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观察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结果 THP?1细胞经PMA刺激培养呈贴壁的M0型细胞后,经LPS + IFN?γ刺激培养后呈特征性M1型极化;经IL?4 + IL?13刺激培养后呈特征性M2型极化;经L3和L5蛋白刺激培养后均呈特征性M2型极化。阴性对照组、LPS + IFN?γ刺激组、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L5蛋白刺激组间M1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721.00,P < 0.001),其中LPS + IFN?γ刺激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最高;各组间M2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43,P < 0.001)。各组间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IL?10、甘露糖受体C型1(Mr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91.95、129.95、82.89、11.30、9.51、12.35,P均< 0.001),各组间CD86、CD206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 004.33、832.50,P均< 0.001)。LPS + IFN?γ刺激组IL?1β、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及L5蛋白刺激组(P均< 0.001);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和L5蛋白刺激组TGF?β1、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LPS + IFN?γ刺激组(P均< 0.05)。结论 巴西日圆线虫L3和L5虫体蛋白体外均可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2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921人中,吸烟者285人,吸烟率30.94%。男生吸烟率为38.93%,女生吸烟率为4.25%。921名大学生中,87.08%的学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绝大多数学生知道吸烟与气管炎、肺癌有关(占80.13%),但对吸烟可造成生殖系统损害及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2.12%、51.90%、33.12%。80.02%的学生反对二手烟,51.15%的学生是在大学校园里尝试第1支烟的。环境影响、转移不良情绪、缓解压力成为导致大学生初始吸烟的主要原因。结论本校在校生的吸烟现象普遍,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学生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纳米载体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介导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小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质粒转染A549肺癌细胞,并初步观察沉默IGF1R基因对A549肺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IGF1R小干扰序列,构建PSUPER-IGF1R-siRNA质粒,PEI介导转染A549肺癌细胞,台盼蓝染色法和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构建质粒与基因库IGF1R基因序列一致.PEI介导PSUPER-IGF1R-siRNA质粒转染A549肺癌细胞后,台盼蓝染色法和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降低,与生理盐水组和pSUPER-EGFR质粒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UPER-IGF1R-siRNA质粒构建成功,PEI介导其转染A549肺癌细胞后对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1日,接到某酒店宴请后发生食物中毒的报告,当即对当天就餐人员及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追踪调查,同时对酒店当天剩余食品,厨房器具进行采样,对发病人员进行腹泻粪便或肛拭采样,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857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选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 HS)和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调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857例学生中发生伤害1次以上的有639例,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4.41%;专科生伤害年发生率最高为38.94%,研究生伤害年发生率最低为31.75%。伤害类型中跌倒/碰撞伤的构成比最高为34.64%,伤害部位多为下肢轻伤;对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有影响的因素有学历、年龄、在家中排行、父母婚姻状况、学生及其父母的身体状况、与同学相处的关系、与室友发生是否摩擦、外出打工,以及经心理压力测试,大学生心理量表的10个因子和总压力及紧张感因子等25个因子为影响因素。结论为预防因伤害引发的突发事件发生,需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及干预,以期达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幼鼠海马齿状回(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及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研究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详尽直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给予21 d龄SD大鼠单次剂量10 Gy全脑照射,观察照射后1、3个月大鼠认知功能改变,海马DG区和CA1区中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电离辐射对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影响。结果 SD幼鼠在照射后3个月发生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力损伤。海马DG区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照射后1、3个月分别降低了39.06%、29.27%(t=14.96、12.35,P<0.05)。海马CA1区底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个月降低了33.40%(t=10.39,P<0.05),而在照射后3个月其树突棘密度无明显变化;而CA1区顶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3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此外,海马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突触后PSD95在照后1和3个月分别降低了24.6%和50.5%(t=2.97、9.27,P<0.05)。结论 电离辐射后幼鼠海马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提示PSD95可能通过影响树突棘的结构形态降低突触可塑性,从而参与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药品贴穴平喘膏中的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OSMOSIL 5-C18-AR-Ⅱ(4.16ID×250 mm);流动相(0.5%甲酸+0.1%三乙胺)--乙腈(90:1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峰面积用外标法定量;柱温25℃.结果 去甲异波尔定在3.904 6~195.228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1.07%.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贴穴平喘膏中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CD44在许多恶性血液病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临床状况及预后相关.对CD44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配对的242例病例组和242例对照组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内分泌疾病(OR=5.393)、月经不规律(OR=3.507)、手术史(OR=3.494)、精神状态不佳(OR=2.666)、不良生活方式(OR=2.608)、妇科感染(OR=2.285)、 肥胖症(OR=1.972)、 自然流产(OR=1.904)、痛经史(OR=1.864,)、药物减肥史(OR=1.670)。 结论 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律、手术史、精神状态不佳、不良生活方式、妇科感染、肥胖、自然流产、痛经、药物减肥史是女性不孕症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和妇科感染,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减少不孕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