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长7~9cm,平均8.2c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设计的切口下顺利进行.切口7~9cm.平均8.2cm.术后平均随访24(12~30)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除1例术后切口轻度脂肪液化经治愈外.无术后并发症。功能评价接Harris评分由术前33(6~46)分.增加为93(75~100)分。【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且备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重症腔静脉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9例次腔静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8次在体外循环或右心房插管灌注下手术切除下腔静脉肿瘤或/和延及右心房/室内肿瘤;1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术后局部复发行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上腔静脉肿瘤延及左右无名静脉行上腔静脉重建。人工血管置换3例,下腔静脉补片2例。术前CT或MRI检查均已除外远处转移。结果除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衰竭,其余8例患者术后症状均缓解并顺利出院,平均随访时间为18(5~45)个月,其中3例术后随访14~24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肝衰竭;4例术后分别于4、5、11及32个月后原位复发并全身多处转移,其中1例是罕见的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个月后复发并右肾上腺转移癌,9个月后再次切除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室内肿瘤,术后2个月再次复发死于心衰。另3例复发者未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7个月行化疗后症状缓解;1例上腔静脉肿瘤患者11个月后发现脑转移,15个月后死亡;1例45个月后失访。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复杂腔静脉恶性肿瘤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积极手术治疗,仍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科在1990年7月至1992年10月共手术治疗763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高龄组(65岁以上)患者77例,低龄组(40岁以下)患者76例。本文对两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65岁以上患者77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7例,男∶女=125∶1。40岁以下患者7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2例,男∶女=234∶1。术后分期按UICC1987年PTNM分期。见表1。表1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例)分组病理分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组织分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胸上段胸中段…  相似文献   
5.
肺癌手术方式的临床病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 3 98例肺癌根除性肺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①癌直接沿近侧支气管壁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多层面侵袭蔓延 ,分别占 9.3 %、2 1.8%与 68.9%。 96.4%的癌侵袭是发生在距瘤缘 1.5cm以内的管壁上。其侵袭距离与肺癌病理类型、侵袭方式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②癌细胞经转移淋巴结间接侵袭近侧支气管壁外膜或软骨层 2 2例 ,其中N1者侵袭叶支气管壁 3例 ,N2 者侵袭主支气管壁 19例 ,以腺癌为突出 ,尤其低分化腺癌N2 转移率与侵袭率均显著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1,P <0 .0 1)。结论 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病理学原则是确保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 >1.5cm ;即使是周围型肺腺癌 ,也应重视淋巴结转移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并主动清除同侧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VEGF-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VEGF-C的表达,探讨其在判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6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C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15),肿瘤浸润深度T3者阳性表达率高于T1-2者(P=0.039);组织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5.5%,特异性为76.1%,准确率为67.8%.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C的水平高于正常人(P<0.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001),肿瘤浸润深度T3者高于T1-2者(P=0.009);如果血清VEGF-C水平以2 474.5 ng/L为界值,则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73.8%,准确率77.4%.结论:血清VEGF-C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肺癌经支气管壁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向近侧支气管壁侵袭与向纵隔内侵袭的规律。方法 :对 15 1例中心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与 16 0例N2 肺癌的 35 2组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癌细胞沿管壁粘膜下层或多层面直接侵袭是肺癌扩延的主要方式 ,96 6 %的癌侵袭发生在距瘤缘 1 5cm以内的管壁上 ,其侵袭距离与病理类型、侵袭方式及TNM分期因子相关。肺癌N2 转移可呈现单组、多组和跳跃式转移 ,其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依次是第 7、4、3、5组淋巴结 ,N2 转移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也是癌扩延不容忽视的形式 ,尤以腺癌为突出。结论 :为获得根除性切除 ,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原则上应超过 1 5cm ;并应重视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 ,必须主动、系统清除同侧胸腔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Ivor-lewis和经左胸一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并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外科2004年3月~2006年8月间进行的273例食管中段鳞癌手术临床资料,改良Ivor-lewis术式(改良Ivor-lewis组)189例,经左胸一切口术式(经左胸组)84例。对两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3年肿瘤局部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阳性率、围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改良Ivor-lewis组3年生存率为59.5%,经左胸组为60.3%(P=0.312),5年生存率分别为37%和38.1%(P=0.868);改良Ivor-lewis组3年肿瘤局部复发率为33.9%,经左胸组为46.4%(P=0.048);改良Ivor-lewis组和经左胸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分别是(16.5±2.5)枚和(11.1±2.5)枚(P<0.001);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1%和7.1%(P=0.018);改良Ivor-lewis组和经左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8.6%和44%(P=0.399),其中改良Ivor-lewis组的胃潴留发生率较高(P=0.015),而经左胸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P=0.040);手术时间分别为(3.15±0.5)h和(3.07±0.49)h(P=0.216)。结论改良Ivor-lewis术式和经左胸一切口术式均可作为胸中段食管鳞癌的候选手术方式,但在3年肿瘤局部复发率、平均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吻合口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改良Ivor-lewis手术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伴有血尿在临床常见,但并发出血致膀胱内大量积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国内报告尚少。对此类患者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否则将会失去抢救病人生命的机会。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诊治的5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对151例中心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与58例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不同断面的病理学研究;对160例N2肺癌352组纵隔淋巴结的病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